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1 绪论 | 第14-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 ·研究意义与目标 | 第17-21页 |
| ·县域经济研究的意义 | 第17-19页 |
| ·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4页 |
|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24页 |
| ·县域经济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4-27页 |
| ·县域经济的涵义 | 第24-25页 |
| ·县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 第25页 |
| ·县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 | 第25-27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7-38页 |
| ·国外区域经济的发展 | 第28-30页 |
| ·国内区域经济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 ·国内县域经济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 ·县域经济的研究范畴 | 第31-32页 |
| ·县域经济的研究理论 | 第32-34页 |
| ·国内外产业经济理论的重点 | 第34-38页 |
| 3 县域经济产业发展与演化形态研究 | 第38-82页 |
| ·县域经济的系统化理论 | 第38-39页 |
| ·县域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演化形态 | 第39-41页 |
| ·我国区域经济主要应用的发展模式 | 第39-40页 |
| ·我国县域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 第40-41页 |
| ·县域经济中的产业集群现象分析 | 第41-50页 |
|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 | 第41-43页 |
| ·产业集群的经济理论基础 | 第43-45页 |
| ·产业集群在世界的发展研究 | 第45-46页 |
| ·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发展研究 | 第46-49页 |
| ·产业集群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 ·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 第50-82页 |
| ·我国县域产业集群的类型与动因 | 第50-52页 |
| ·县域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 | 第52-56页 |
| ·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 | 第56-66页 |
| ·县域产业集群的跃迁成长机理 | 第66-82页 |
| 4 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82-100页 |
| ·县域经济发展评价 | 第82-86页 |
| ·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法 | 第82-83页 |
| ·配第-克拉克、库茨涅兹的三次产业划分法 | 第83页 |
|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 第83-84页 |
| ·霍夫曼比例划分法 | 第84页 |
| ·国家统计局划分法 | 第84页 |
| ·发展阶段的综合判定 | 第84-86页 |
| ·县域产业结构分析 | 第86-90页 |
| ·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依据 | 第86页 |
| ·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 | 第86-87页 |
| ·产业结构传统的比例分析 | 第87-88页 |
|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的改进 | 第88-90页 |
| ·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选择 | 第90-100页 |
| ·波特的钻石理论及其演进 | 第90-93页 |
| ·动态双钻石理论 | 第93-94页 |
| ·动态双钻石理论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 第94页 |
| ·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基准 | 第94-96页 |
|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条件 | 第96页 |
|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 | 第96-100页 |
| 5 县域经济发展预测体系的构建 | 第100-117页 |
| ·县域经济预测决策体系的组成 | 第100-101页 |
| ·经济数据的预处理 | 第101-102页 |
| ·数据缺失的补齐 | 第101-102页 |
| ·数据异常值的检测与处理 | 第102页 |
| ·县域经济发展预测各因素相关分析 | 第102-104页 |
| ·县域经济GDP的短期预测 | 第104-109页 |
| ·GDP短期预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04-105页 |
| ·约束条件下的线性回归GDP预测方法 | 第105页 |
| ·基于EC—DPF方法的GDP预测 | 第105页 |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GDP回归 | 第105-106页 |
| ·基于COMVR模型的GDP预测方法 | 第106-107页 |
| ·基于LOPM模型的GDP预测 | 第107-108页 |
| ·预测结果的取舍 | 第108-109页 |
| ·县域经济GDP的中长期预测 | 第109-115页 |
| ·数据资料收集 | 第110页 |
| ·数据处理 | 第110页 |
|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建模 | 第110-114页 |
| ·模型参数确定 | 第114页 |
| ·对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分析 | 第114-115页 |
| ·基于动态增量模型的三产预测 | 第115-116页 |
| ·形成三产相关数据库数据准备 | 第115页 |
| ·预测方案选择 | 第115-116页 |
| ·GDP预测结果与决策 | 第116-117页 |
| 6 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 第117-137页 |
| ·山东省高密市经济现状以及经济预测和相关因素分析 | 第117-119页 |
| ·山东省高密市经济现状 | 第117页 |
| ·山东省高密市经济预测和相关因素分析 | 第117-119页 |
| ·高密市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 | 第119页 |
| ·高密市产业结构分析 | 第119-122页 |
| ·高密市投资与产业的相关分析 | 第122-124页 |
| ·高密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124-126页 |
| ·高密市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方向 | 第126-130页 |
| ·高密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 | 第130-137页 |
| ·功能定位的原则 | 第130-131页 |
| ·功能定位方向 | 第131页 |
| ·组团、板块式经济发展模式 | 第131-134页 |
| ·增强高密发展的竞争力 | 第134-137页 |
| 7 结论 | 第137-139页 |
| ·研究过程和主要结论 | 第137-138页 |
| ·后续工作 | 第138-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 作者简历 | 第149-15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