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论文的选题及其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固网智能化相关概念 | 第8-10页 |
| ·核心思路 | 第8页 |
| ·NGN | 第8-9页 |
| ·软交换 | 第9页 |
| ·SHLR | 第9页 |
| ·用户号码 | 第9-10页 |
| ·固网智能化的业务及市场需求 | 第10-11页 |
| ·固定网络通过智能化改造可提供如下三类新业务 | 第10页 |
| ·业务环境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固网改造实施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固网改造实施现状 | 第11页 |
| ·国外固网改造现状 | 第11-12页 |
| ·固网智能化改造目标 | 第12-14页 |
| ·优化网络结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 | 第12页 |
| ·挖掘现有PSTN 网络的潜力,通过网络改造优化现有智能业务的实现方式,实现智能业务的全网支撑 | 第12页 |
| ·通过网络改造首先推出同振、移机不改号、混合放号等新业务,同时为今后新业务的快速推出奠定良好的网络基础 | 第12-14页 |
| 2 固网智能化协议及组网方案介绍 | 第14-25页 |
| ·固网智能化相关协议介绍 | 第14-17页 |
| ·软交换访问SHLR 的通信协议 | 第14-15页 |
| ·软交换之间的通信协议 | 第15-17页 |
| ·固网智能化的实现方式 | 第17-21页 |
| ·端局完全访问SHLR(SDC)方式 | 第17-18页 |
| ·TDM 汇接局完全访问SHLR 方式 | 第18-19页 |
| ·软交换汇接局完全访问SHLR 方案 | 第19-21页 |
| ·固网智能化改造组网方案比较 | 第21-23页 |
| ·网络改造实施难度 | 第21-22页 |
| ·对今后多网络融合的影响 | 第22页 |
| ·建设成本及今后运行维护成本 | 第22-23页 |
| ·固网智能化的实现方式比较结论 | 第23-25页 |
| 3 重庆电信固网智能化组网方案研究 | 第25-42页 |
| ·重庆电信PSTN 网络结构特点 | 第25-26页 |
| ·交换机机型多 | 第25页 |
| ·网络结构较为复杂 | 第25页 |
| ·网络改造风险大 | 第25-26页 |
| ·重庆固网智能化改造方案 | 第26-42页 |
| ·软交换汇接局建设方案 | 第27-32页 |
| ·SHLR 核心网元建设 | 第32-34页 |
| ·IP 承载网建设方案 | 第34-36页 |
| ·业务平台实现 | 第36-42页 |
| 4 固网智能化改造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42-46页 |
| ·软交换与SHLR 的通信协议选择 | 第42-43页 |
| ·“物理号码”编码规则 | 第43-44页 |
| ·SHLR 网元中用户数据一致性保证 | 第44-46页 |
| 5 重庆电信固网智能化改造割接方案 | 第46-51页 |
| ·割接准备 | 第46-47页 |
| ·组织管理准备 | 第46-47页 |
| ·技术准备 | 第47页 |
| ·用户业务数据导入 | 第47-48页 |
| ·话务割接 | 第48-49页 |
| ·业务割接 | 第49-51页 |
| ·业务割接目标 | 第49页 |
| ·现网业务割接 | 第49-50页 |
| ·新业务启用 | 第50-51页 |
| 6 总结 | 第51-53页 |
| ·本文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第51-52页 |
|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 ·业务创新和整合优化 | 第52页 |
| ·业务平台的整合 | 第52页 |
| ·引导固网终端的变革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