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水体中氮的来源 | 第10-11页 |
·点源污染 | 第10页 |
·面源污染 | 第10-11页 |
·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 | 第11页 |
·氮素对水环境的危害 | 第11-13页 |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 第13-20页 |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 第13-16页 |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 | 第16-17页 |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 | 第17-20页 |
·SBR工艺发展及应用 | 第20-23页 |
·SBR法工作原理 | 第20页 |
·SBR法工艺特点 | 第20-21页 |
·SBR工艺的应用 | 第21-22页 |
·分段进水SBR法脱氮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 第2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 第24-29页 |
·试验装置 | 第24-25页 |
·试验操作策略 | 第25-26页 |
·实验启动与污泥驯化 | 第26-27页 |
·试验用水 | 第27页 |
·试验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进度安排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试验理论分析 | 第29-34页 |
·流量分配系数及脱氮效率关系式 | 第29-30页 |
·流量分配系数 | 第29-30页 |
·脱氮效率 | 第30页 |
·按优化流量分配进水并按等污泥负荷分配运行时间的相关计算 | 第30-34页 |
·二段进水优化流量分配及时间优化计算 | 第30-32页 |
·三段进水的流量分配及时间优化计算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试验过程及效果分析 | 第34-64页 |
·实验影响因素控制 | 第34-35页 |
·温度 | 第34页 |
·pH值 | 第34页 |
·溶解氧 | 第34-35页 |
·不同分段数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5-48页 |
·不同进水次数条件下DO和pH的变化 | 第36-40页 |
·不同进水次数条件下COD的去除效果 | 第40-41页 |
·不同进水次数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41-43页 |
·不同进水次数条件下总氮的去除效果 | 第43-46页 |
·不同进水次数条件下各形态氮的变化过程分析 | 第46-48页 |
·不同碳氮比对各指标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48-54页 |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COD的去除效果 | 第48-49页 |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49-50页 |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总氮的去除效果 | 第50-52页 |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各形态氮的变化过程分析 | 第52-54页 |
·碳氮比等于5时氨氮进水负荷对各指标去除效果影响分析 | 第54-58页 |
·不同氨氮负荷条件下COD的去除效果 | 第54页 |
·不同氨氮负荷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54-55页 |
·不同氨氮负荷条件下总氮的去除效果 | 第55-56页 |
·不同氨氮负荷条件下各形态氮的变化过程分析 | 第56-58页 |
·等流量进水与优化流量进水的比较 | 第58-64页 |
·等流量进水情况下DO和pH值的变化过程分析 | 第58-60页 |
·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条件下COD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60页 |
·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60-61页 |
·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条件下总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61-62页 |
·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条件下各形态氮去除过程分析 | 第62-64页 |
第五章 试验结论及建议 | 第64-66页 |
·试验结论 | 第64-65页 |
·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