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生态公路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现存问题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生态公路属性分析 | 第18-30页 |
·路域生态系统 | 第18-23页 |
·路域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点 | 第18-20页 |
·路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第20-21页 |
·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21-23页 |
·生态公路属性 | 第23-27页 |
·生态公路的生态属性 | 第24-26页 |
·生态公路的工程属性 | 第26-27页 |
·生态公路的内涵 | 第27-29页 |
·生态公路理论 | 第27-28页 |
·生态公路的构成 | 第28-29页 |
·生态公路定义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生态公路路线方案的选择 | 第30-49页 |
·黄河三角洲地区概况 | 第30-36页 |
·地理环境 | 第30-32页 |
·自然资源 | 第32-34页 |
·生态特点 | 第34页 |
·交通现状 | 第34-35页 |
·地区经济概况 | 第35-36页 |
·黄河三角洲地区路线方案选择 | 第36-44页 |
·路线方案选择特点和原则 | 第36-39页 |
·路线走廊带选择方法研究 | 第39-40页 |
·路线方案确定方法 | 第40-42页 |
·路线方案评价 | 第42-44页 |
·生态风险区选线要点和方法 | 第44-48页 |
·一级风险区路线方案选择 | 第45-46页 |
·二级风险区路线方案选择 | 第46-47页 |
·三级风险区路线方案选择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黄河三角洲生态公路设计研究 | 第49-77页 |
·生态公路设计概述 | 第49-52页 |
·一般公路与生态公路设计区别 | 第49-50页 |
·生态公路设计理念 | 第50-51页 |
·黄河三角洲生态公路设计内容和考虑因素 | 第51-52页 |
·黄河三角洲生态公路平纵设计 | 第52-55页 |
·平面设计 | 第52-54页 |
·纵断面设计 | 第54页 |
·平纵组合设计 | 第54-55页 |
·黄河三角洲生态公路横断面设计 | 第55-63页 |
·路侧设计 | 第55-58页 |
·路基设计 | 第58-59页 |
·边坡设计 | 第59-63页 |
·黄河三角洲生态公路其他方面设计 | 第63-76页 |
·桥梁、通道设计 | 第63-65页 |
·景观、绿化设计 | 第65-72页 |
·生态恢复设计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7-78页 |
1. 结论 | 第77页 |
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