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检察权:检察机关权力在权力形态层面的定位 | 第12-20页 |
一、理论界对检察机关权力性质的争议 | 第12-14页 |
(一) 司法权说 | 第12-13页 |
(二) 行政权说 | 第13页 |
(三) 司法权与行政权双重属性说 | 第13-14页 |
(四) 法律监督权说 | 第14页 |
二、认识检察机关权力性质必须把握的原则 | 第14-16页 |
(一) 必须在诉讼法(主要是刑事诉讼法)的视野中考察 | 第15页 |
(二) 必须坚持和遵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第15页 |
(三) 必须跳出西方三权分立理论的藩篱 | 第15-16页 |
三、检察机关权力性质之我见 | 第16-20页 |
(一) 检察机关权力的特征 | 第17页 |
(二) 定位检察机关权力的性质必须寻找新的权力形态 | 第17-18页 |
(三) 权力形态的双层意义 | 第18页 |
(四) 两个层面上的检察权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公诉权:检察机关权力在实践层面的定位 | 第20-26页 |
一、进行公诉是检察机关权力制度产生最主要诱因 | 第20-21页 |
(一) 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产生 | 第20-21页 |
(二) 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产生 | 第21页 |
二、现今世界检察机关权力都是以公诉权为核心进行配置的 | 第21-24页 |
(一) 法国检察机关权力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二) 德国检察机关权力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 第22页 |
(三) 日本检察机关权力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四) 英国检察机关权力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五) 美国检察机关权力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三、我国的检察机关权力的内容——以公诉权为核心 | 第24-26页 |
第三部分 反思与重构:我国检察机关权力的应然性配置 | 第26-42页 |
一、公诉准备权 | 第26-32页 |
(一) 侦查指挥权 | 第26-28页 |
(二) 专论审查批捕权 | 第28-30页 |
(三) 职务犯罪侦查权 | 第30-32页 |
二、提起公诉权 | 第32-33页 |
(一) 起诉二元机制 | 第32页 |
(二) 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32页 |
(三) 学界观点及改进 | 第32-33页 |
三、不起诉权及起诉裁量权 | 第33-36页 |
(一) 法定不起诉与不起诉权 | 第33-34页 |
(二) 酌定不起诉与起诉裁量权 | 第34-36页 |
四、变更公诉权 | 第36-37页 |
(一) 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36页 |
(二) 变更公诉权的主体 | 第36-37页 |
(三) 改进办法 | 第37页 |
五、公诉救济权 | 第37-42页 |
(一) 抗诉权 | 第37-39页 |
(二) 庭审监督权的存废 | 第39-40页 |
(三) 执行监督权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