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地城市规划的地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重庆蔡家组团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城市地貌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影响研究 | 第13页 |
·城市地貌灾害与减灾研究 | 第13-14页 |
·城市地貌分类与制图 | 第14-15页 |
·城市地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 第15页 |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研究区自然状况 | 第20页 |
·研究区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21页 |
·研究区在重庆都市圈的定位 | 第21-22页 |
3 研究区地貌条件分析 | 第22-34页 |
·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及其技术路线 | 第22页 |
·研究区地形图拼接 | 第22页 |
·研究区等高线矢量化 | 第22页 |
·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 | 第22页 |
·研究区地表组成物质数据提取及其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区地表组成物质数据提取 | 第22-23页 |
·研究区地表组成物质分析 | 第23-24页 |
·研究区地貌形态要素分析 | 第24-29页 |
·坡度 | 第24-25页 |
·坡向 | 第25页 |
·剖面曲率 | 第25-26页 |
·平面曲率 | 第26-27页 |
·地形起伏度 | 第27页 |
·地面粗糙度 | 第27-28页 |
·沟壑密度 | 第28-29页 |
·研究区地貌灾害分析 | 第29-34页 |
·崩塌(危岩) | 第29-30页 |
·滑坡 | 第30-32页 |
·研究区地貌灾害对城市建设和安全的影响 | 第32-34页 |
4 基于GIS的地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第34-49页 |
·地貌环境质量评价的构思 | 第34-35页 |
·评价原则 | 第35页 |
·应用性原则 | 第35页 |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 第35页 |
·适宜性与限制性原则 | 第35页 |
·评价方法 | 第35-38页 |
·层次分析法及其定权原理 | 第35-36页 |
·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的结合 | 第36-37页 |
·综合指数法 | 第37-38页 |
·评价过程 | 第38-49页 |
·评价单元的剖分 | 第38页 |
·评价因素的选取及其数值量化 | 第38-40页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40-42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2-45页 |
·综合评价 | 第45-49页 |
5 地貌环境与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49-56页 |
·山地丘陵区地貌环境与城市发展 | 第49-50页 |
·山地丘陵区地貌环境与城市合理规划布局 | 第50-53页 |
·基于城市规划的山地丘陵区地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第50-52页 |
·山地丘陵区城市规划的用地建议 | 第52页 |
·山地丘陵区地貌环境与城市合理规划布局 | 第52-53页 |
·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53-56页 |
·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53-54页 |
·山地城市地貌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54-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图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