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地方政治论文--台湾省论文

台湾“宪改模式”研究

致谢词第1-5页
论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3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目的第12-13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第13-23页
  一、概念辨析第13-16页
  二、文献回顾第16-22页
  三、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第22-23页
第二章 “制宪”抑或“修宪”——“宪法变迁”途径的选择第23-36页
 第一节 “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宪改经验第23-26页
  一、宪改模式的选择第23-24页
  二、宪改模式分析第24-26页
 第二节台湾的“宪改模式”选择第26-36页
  一、台湾“宪改”脉络第26-29页
  二、台湾的“制宪”运动第29-34页
  三、台湾“宪改模式”特点第34-36页
第三章 台湾“宪政改革”的方式及其政治功能第36-51页
 第一节 台湾“宪政改革”的具体方式第36-46页
  一、“宪政改革”的前导第36-39页
  二、“修宪”机关第39-41页
  三、“修宪”内容第41-43页
  四、“修宪”体例第43-46页
 第二节 台湾“宪改”模式的政治功能第46-51页
  一、政治稳定功能第46页
  二、政治协商功能第46-47页
  三、议题设置功能第47-48页
  四、政治控制功能第48页
  五、合法性不断强化功能第48-51页
第四章 台湾“宪改模式”成因的政治解析第51-69页
 第一节 转型政治对台湾“宪改”模式的影响第51-63页
  一、“一党体制”转型下的台湾“宪政改革”第52-59页
  二、岛内政治力量互动对“宪改模式”的影响第59-63页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台湾“宪改模式”的影响第63-69页
  一、大陆因素的影响第64-66页
  二、美国因素的影响第66-69页
第五章 台湾“宪改模式”的检讨第69-77页
 一、制宪与修宪的界限第69-72页
 二、“公民投票”与直接民主第72-77页
后记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孢菌素H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下一篇:氟比洛芬酯临床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