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竞业禁止的一般原理 | 第11-24页 |
第一节 竞业禁止基本理论 | 第11-18页 |
一、竞业禁止概述 | 第11-16页 |
二、竞业禁止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离职后竞业禁止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8-24页 |
一、关于离职后竞业禁止效力的学说 | 第18-20页 |
二、成文法的演变 | 第20-22页 |
三、判例法的演进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离职后竞业禁止契约法律效力分析 | 第24-38页 |
第一节 “合理性”判断标准 | 第24-31页 |
一、附属性要求分析 | 第24-25页 |
二、雇主存在值得保护的合法利益 | 第25-27页 |
三、时间、地域和职业活动范围限制 | 第27-31页 |
第二节 超越合理限度部分的效力分析 | 第31-35页 |
一、完全拒绝修改并执行超过合理限度的竞业禁止契约 | 第31-32页 |
二、“蓝铅笔”原则(blue pencil) | 第32-33页 |
三、合理化原则(rule of reasonableness)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约因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第四节 雇员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免责 | 第36-38页 |
一、雇主的违约行为 | 第36-37页 |
二、雇主的其他违法行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离职后竞业禁止契约的法律救济 | 第38-43页 |
第一节 禁止令救济 | 第38-40页 |
一、颁发禁止令的条件 | 第39-40页 |
二、证明责任 | 第40页 |
第二节 金钱损害赔偿 | 第40-43页 |
一、一般的金钱损害赔偿 | 第40-41页 |
二、新雇主的赔偿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美国法上离职后竞业禁止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43-50页 |
第一节 我国离职后竞业禁止问题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43-46页 |
一、立法及政策规定 | 第43-44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有关规定 | 第44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美国法的相关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6-50页 |
一、关于离职后竞业禁止的主体范围问题 | 第46-47页 |
二、竞业禁止协议的合理限制 | 第47-48页 |
三、关于合理补偿 | 第48页 |
四、其他方面的启示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