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3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NI-MH电池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储氢合金热力学特性 | 第12-14页 |
| ·储氢电极合金放电动力学 | 第14-15页 |
| ·AB_5型稀土系储氢合金的晶体结构 | 第15-17页 |
| ·LaNi_5合金晶体结构 | 第15-16页 |
| ·AB_5型多元合金的晶体结构 | 第16-17页 |
| ·AB_5型储氢电极合金的化学成分对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17-22页 |
| ·La元素 | 第17-18页 |
| ·Ce、Pr、Nd元素 | 第18页 |
| ·Ni元素 | 第18-20页 |
| ·Mn元素 | 第20页 |
| ·Sn元素 | 第20-21页 |
| ·Al元素 | 第21页 |
| ·Cu、Fe元素 | 第21-22页 |
| ·制备工艺对组织结构及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2-24页 |
| ·化学计量比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4-27页 |
| ·表面处理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 ·低钴和无钴化AB_5型储氢合会的研究 | 第29-30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 ·合金制备 | 第32-33页 |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32页 |
| ·合金熔炼及快速凝固合金样品的制备 | 第32页 |
| ·合金样品的退火处理 | 第32-33页 |
| ·合金样品的表面处理 | 第33页 |
| ·合金样品的机械合金化处理 | 第33页 |
| ·储氢电极合金晶体结构及微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 ·XRD分析 | 第33-34页 |
| ·合金微观组织及成份分析 | 第34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4-38页 |
| ·储氢合金电极的制备 | 第34页 |
|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34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4-36页 |
| ·P-C-T测试 | 第36-38页 |
| 第3章 多元合金化和低温退火对快凝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38-57页 |
| ·合金的相结构 | 第38-40页 |
| ·合金的微观组织 | 第40页 |
| ·合金的吸放氢P-C-T曲线和热力学性能 | 第40-42页 |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42-54页 |
| ·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 | 第42-43页 |
| ·循环稳定性 | 第43-45页 |
| ·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动力学参数 | 第45-54页 |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45-47页 |
| ·动力学参数 | 第47-54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第4章 表面处理对快凝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57-65页 |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57-63页 |
| ·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 | 第57-59页 |
| ·循环稳定性 | 第59-60页 |
| ·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动力学参数 | 第60-63页 |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60-61页 |
| ·动力学参数 | 第61-63页 |
| ·讨论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机械合金化对快凝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65-79页 |
| ·合金的相结构 | 第65-67页 |
| ·合金的微观组织 | 第67页 |
| ·P-C-T曲线 | 第67-68页 |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68-76页 |
| ·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 | 第68-70页 |
| ·循环稳定性 | 第70-71页 |
| ·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动力学参数 | 第71-76页 |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71-72页 |
| ·动力学参数 | 第72-76页 |
| ·讨论 | 第76-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本文结论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