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孟子(孟轲,公元前390~前305年)论文

孟子的诠释思想

中文摘要第1-12页
ENGLISH ABSTRACT第12-19页
文献综述第19-30页
 一、"创造的诠释学"及"本体诠释学"第19-22页
 二、传统经典诠释学第22-25页
 三、"中国诠释学"的建构中应注意的问题第25-27页
 四、近二十年来孟子学研究的回顾第27-30页
第一章 孟子诠释思想的本体论意蕴第30-42页
 一、孟子的本体论诠释思想的两层意义第30-33页
 二、孟子的本体论的两项内容第33-35页
 三、孟子诠释思想中的本体第35-38页
 四、孟子的本体与其本体论的内容之间的关联第38-42页
第二章 孟子诠释思想的方法论内涵第42-59页
 一、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第42-45页
 二、孟子的"知人论世"说第45-48页
 三、"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的方法第48-51页
 四、孟子的"知言"说第51-56页
 五、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第56-59页
第三章 孟子的诠释实践第59-72页
 一、孟子对《诗》、《书》的诠释第59-66页
 二、孟子对诸子的诠释第66-72页
第四章 孟、庄诠释思想之比较第72-85页
 一、庄子对"知"与"言"的态度及其与孟子的歧见第72-75页
 二、庄子对"三言"的运用及其与孟子诠释方法的对比第75-80页
 三、庄子的"心斋"与孟子的"浩然之气"之异同第80-85页
第五章 孟、荀诠释思想之比较第85-100页
 一、孟、荀诠释思想的相似点第85-92页
 二、孟、荀诠释思想的相异点第92-100页
第六章 孟子诠释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第100-120页
 一、赵岐对章句学的突破与其对"以意逆志"说的误读第101-104页
 二、张载对"知言"法的理解及运用第104-107页
 三、朱熹的读书法与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第107-111页
 四、钱大昕的史学批评方法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理论第111-113页
 五、徐复观对孟子诠释方法的继承与创新第113-120页
第七章 孟子诠释思想与西方诠释学的对话第120-135页
 一、孟子诠释思想与阿斯特、施莱尔马赫诠释学的比较第120-125页
 二、孟子诠释思想与哲学诠释学的异质性第125-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4页
致谢第144-1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46-14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蒙古寺院劳动者—沙毕纳尔研究
下一篇:骨诱导型可注射磷酸钙基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