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形成的历史考察 | 第9-29页 |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转向的世界背景 | 第10-12页 |
二、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理论的分期 | 第12-22页 |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转向 | 第22-29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9-38页 |
一、马克思对农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 | 第29-33页 |
二、马克思对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探索 | 第33-38页 |
第三章 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 | 第38-44页 |
一、社会发展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的关联 | 第38-39页 |
二、单线和多线、普遍到特殊的视域融合 | 第39-40页 |
三、“一切取决于当时历史环境”与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 第40-41页 |
四、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 第41-42页 |
五、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意义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