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处理方法和流程设计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InSAR和D-InSAR的基本原理 | 第18-30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InSAR的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 ·成像原理概述 | 第18-20页 |
| ·SAR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 ·D-InSAR的基本原理 | 第22-28页 |
| ·两轨法 | 第22-24页 |
| ·三轨法 | 第24-27页 |
| ·四轨法 | 第27-28页 |
| ·差分干涉技术的改进 | 第28-30页 |
| ·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技术(PS-InSAR) | 第28-29页 |
| ·角反射器差分干涉技术(CR-InSAR)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InSAR数据的处理 | 第30-42页 |
| ·InSAR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 第30-37页 |
| ·SAR图像的斑点噪声抑制与滤波方法 | 第30-32页 |
| ·相位解缠(phase unwrapping) | 第32-33页 |
| ·基线计算 | 第33-35页 |
| ·去平地效应 | 第35-37页 |
| ·干涉相干性质量评价原理 | 第37-42页 |
| 第四章 InSAR技术的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的应用 | 第42-70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42-47页 |
| ·数据处理 | 第47-70页 |
| ·SAR数据的特点 | 第47-48页 |
| ·SAR数据的选取 | 第48-50页 |
| ·SAR数据处理软件的选择 | 第50-51页 |
| ·InSAR处理生成DEM的过程 | 第51-64页 |
| ·干涉处理结果与相干性分析 | 第64-70页 |
| 第五章 D-InSAR技术的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的应用 | 第70-74页 |
| ·划分重点监测区 | 第70-71页 |
| ·D-InSAR处理流程及形变结果 | 第71-72页 |
| ·D-InSAR形变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4-78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建议 | 第75-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