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死刑制度存在的理论根据 | 第8-14页 |
(一) 国家主义理论 | 第8-10页 |
(二) 报应主义理论 | 第10-12页 |
(三) 刑罚预防理论 | 第12-14页 |
二、限制和废除死刑的成因 | 第14-19页 |
(一) 贝卡利亚的启蒙 | 第14-15页 |
(二)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 第15-16页 |
(三) 国内立法的要求 | 第16-19页 |
三、我国死刑制度的立法与现状 | 第19-25页 |
(一) 79刑法典中的死刑立法 | 第19-20页 |
(二) 97修订刑法中的死刑立法 | 第20-25页 |
四、我国控制死刑的思考 | 第25-33页 |
(一) 摒弃重刑主义思想 | 第25-26页 |
(二) 树立进步的刑罚思维模式 | 第26-33页 |
五、和谐社会的死刑重构 | 第33-36页 |
(一) 限制死刑的适用主体 | 第33-34页 |
(二) 减少刑罚分则中适用死刑的条款 | 第34页 |
(三) 扩大死缓及无期徒刑的适用范围 | 第34页 |
(四) 加重财产刑和自由刑的刑期 | 第34-35页 |
(五) 收回死刑核准权 | 第35-36页 |
六、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