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国务院论文

公共危机的应对与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中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责任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导言第9-26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现实意义第9-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 研究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第10-15页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的评估第15-21页
  (一) 公共危机研究的国外现状第15-18页
  (二) 公共危机研究的国内现状第18-20页
  (三) 对当前公共危机研究的评价第20-21页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第21-26页
  (一)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二) 论文框架第22-24页
  (三)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4-26页
第一章 公共危机与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第26-52页
 一、公共危机的理论阐释第26-35页
  (一) 危机与公共危机第26-30页
  (二) 公共危机的特点第30-32页
  (三) 公共危机的类型第32-35页
 二、全球化、现代化与中国公共危机第35-52页
  (一) 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第35-42页
  (二) 现代化、社会转型与公共危机第42-46页
  (三) 中国公共危机问题的突显:SARS 及松花江水污染的考验第46-52页
第二章 公共危机应对与政府责任第52-83页
 一、公共危机与人类公共需求的内在冲突及人的权利第52-73页
  (一) 公共危机与公共安全第53-58页
  (二) 公共危机与公共福利第58-65页
  (三) 公共危机与社会公正第65-73页
 二、人类的公共需求与政府的社会责任第73-83页
  (一) 公共物品与公共需求第73-75页
  (二) 有效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第75-77页
  (三) 有效提供公共物品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第77-78页
  (四) 当前我国政府在公共需求供给方面还有待加强第78-83页
第三章 公共危机应对与政府动因分析第83-114页
 一、应对公共危机:实现政治稳定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83-96页
  (一) 变革中政治稳定的意义所在第84-87页
  (二) 和谐社会构建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第87-91页
  (三) 稳定与和谐视野下的公共危机应对第91-96页
 二、应对公共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第96-105页
  (一) 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第97-100页
  (二) 公共危机事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第100-103页
  (三) 政府在危机后经济发展中的协调作用第103-104页
  (四) 政府在危机应对中要积极寻找经济转折点第104-105页
 三、应对公共危机:保持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第105-114页
  (一) 公共危机应对与政府公信力第106-109页
  (二) 公共危机应对与政府形象第109-112页
  (三) 公共危机应对与政府治理第112-114页
第四章 当前中国公共危机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第114-144页
 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第114-123页
  (一) 公共危机的风险认知及行为反应第115-118页
  (二) 公共危机意识薄弱的多维分析第118-121页
  (三) 公共危机意识培养的政府不到位第121-123页
 二、转型期公共危机特征认识模糊第123-130页
  (一) 转型期公共危机特征认识不足第123-126页
  (二) 转型期公共危机特征演变诱因分析第126-130页
 三、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落后第130-138页
  (一) 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第130-133页
  (二) 危机信息管理存在缺陷第133-135页
  (三) 风险预警及评估机制存在缺陷第135-138页
 四、公共危机管理法制规范有待完善第138-144页
  (一)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规范存在的不足第139-141页
  (二)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依法行政有待加强第141-144页
第五章 公共危机应对与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第144-187页
 一、公共危机应对:基于合作网络的分析第144-157页
  (一) 政府与政府第145-147页
  (二)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第147-151页
  (三) 政府与媒体第151-154页
  (四) 政府与公众第154-157页
 二、公共危机应对:基于过程的分析第157-170页
  (一) 公共危机前预防准备阶段的政府责任第158-162页
  (二) 公共危机爆发期反应阶段的政府责任第162-164页
  (三) 公共危机爆发期相持阶段的政府责任第164-167页
  (四) 公共危机结束期恢复阶段的政府责任第167-170页
 三、公共危机应对:基于政府能力的分析第170-187页
  (一) 公共财政汲取能力第170-174页
  (二) 社会动员能力第174-176页
  (三) 社会心理调控能力第176-180页
  (四) 政研合作能力第180-184页
  (五) 公共危机教育能力第184-187页
结论第187-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20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208-209页
论文摘要第209-211页
Abstract第211-213页
后记——感谢生活把你们给我了第213-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动态称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基于DSPC6201的数字信号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