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 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3 维生素E的基本结构与种类 | 第11-12页 |
| 4 维生素E的作用 | 第12-15页 |
| ·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 第12页 |
| ·维生素E的光保护作用 | 第12-14页 |
| ·维生素E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上的作用 | 第14-15页 |
| 5 维生素E代谢的基本途径 | 第15-19页 |
| ·VE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 第15-16页 |
| ·维生素E合成代谢中的关键酶基因 | 第16-19页 |
| 6 维生素E代谢工程 | 第19-20页 |
| 7 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 ·对提高烟草维生素E含量的效应 | 第20页 |
| ·对植物抗逆境胁迫的效应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7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21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1-37页 |
| ·正义表达载体的获得 | 第21-22页 |
| ·反义表达载体构建 | 第22-27页 |
| ·细菌培养 | 第22-23页 |
| ·碱裂解法(alkaline lysis)提取质粒 | 第23页 |
| ·PCR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 ·PCR反应体系 | 第24页 |
| ·PCR反应程序 | 第24页 |
|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 第24-25页 |
| ·pBINAR载体及VTE1基因PCR扩增产物的分步酶切 | 第25页 |
| ·酶切产物回收与纯化 | 第25页 |
| ·VTE1基因与载体pBINAR连接 | 第25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 | 第25-26页 |
| ·三亲交配转化 | 第26-27页 |
| ·烟草遗传转化及转基因烟草的获得 | 第27-28页 |
| ·烟草转化基本培养基 | 第27页 |
| ·烟草转化(叶盘法) | 第27-28页 |
| ·转基因烟草移栽 | 第28页 |
| ·转基因烟草分子检测 | 第28-33页 |
| ·CTAB法(cetyltriethylammonnium bromide)提取植物基因组DNA | 第28-29页 |
| ·转基因烟草PCR检测 | 第29页 |
| ·转基因烟草PCR-Southern检测 | 第29-32页 |
| ·转基因植株RT-PCR检测 | 第32-33页 |
| ·转基因植株表型分析 | 第33-34页 |
| ·转基因烟草植株对胁迫耐受性的鉴定 | 第34-37页 |
| ·材料处理 | 第34页 |
| ·VE含量测定 | 第34页 |
|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5页 |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5-36页 |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48页 |
| 1 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获得 | 第37页 |
| 2 转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 | 第37-40页 |
| ·转基因烟草的PCR检测 | 第37-38页 |
| ·转基因烟草的PCR-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38-39页 |
| ·转基因烟草植株RT-PCR检测 | 第39-40页 |
| 3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烟草表型分析 | 第40页 |
| 4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烟草VE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 5 转基因烟草耐受性分析 | 第41-48页 |
| ·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分析 | 第41-44页 |
| ·盐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表型 | 第41-42页 |
| ·盐胁迫下转基因烟草VE含量测定 | 第42-43页 |
| ·盐胁迫下转基因烟草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 ·转基因烟草的耐强光分析 | 第44-48页 |
| ·强光胁迫下转基因烟草VE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 ·强光胁迫下转基因烟草SOD活性测定 | 第45-46页 |
| ·强光胁迫下转基因烟草POD活性测定 | 第46页 |
| ·强光胁迫下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MDA含量测定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8-57页 |
| 1 野生型与转基因烟草的表型分析 | 第48页 |
| 2 野生型与转基因烟草VE含量比较 | 第48页 |
| 3 野生型与转基因烟草盐胁迫比较 | 第48-49页 |
| 4 强光胁迫下野生型与转基因烟草VE含量比较 | 第49-51页 |
| 5 强光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较 | 第51-52页 |
| 6 强光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较 | 第52-53页 |
| 7 强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比较 | 第53-56页 |
| 8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第69-70页 |
| 摘要 | 第70-75页 |
| Abstract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