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14-15页 |
1 前言 | 第15-28页 |
·氯霉素的结构特征 | 第15-16页 |
·氯霉素的作用机理 | 第16页 |
·氯霉素的药动力学特征 | 第16-17页 |
·氯霉素的主要危害 | 第17页 |
·药物残留检测的主要方法 | 第17-23页 |
·微生物法 | 第18-19页 |
·棉签法 | 第18页 |
·杯碟法 | 第18-19页 |
·其他方法 | 第19页 |
·仪器分析法 | 第19-2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9-20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20-21页 |
·其它分析方法 | 第21页 |
·联用技术 | 第21-22页 |
·免疫分析方法(IA) | 第22-23页 |
·放射性免疫测定法(RIA) | 第22-23页 |
·酶联免疫法(ELISA) | 第23页 |
·国内外分析现状 | 第23-25页 |
·国内现状 | 第23-24页 |
·国外现状 | 第24-25页 |
·各国对氯霉素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规定 | 第25页 |
·人工抗原合成 | 第25-27页 |
·常用半抗原与载体的连接方法 | 第25-26页 |
·偶联比对抗体产生和亲和力的影响 | 第26页 |
·载体蛋白的选择 | 第26-27页 |
·偶联臂的选择 | 第27页 |
·单抗和多抗在药物残留检测中的比较 | 第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62页 |
·实验材料 | 第28-33页 |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实验动物及细胞 | 第30页 |
·主要溶液 | 第30-33页 |
·ELISA溶液 | 第30-31页 |
·细胞培养溶液 | 第31-32页 |
·其他溶液 | 第32-33页 |
·氯霉素全抗原及酶标记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第33-39页 |
·CAP中间体的合成 | 第33-34页 |
·氯霉素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第34-36页 |
·试剂准备 | 第34页 |
·合成步骤 | 第34-35页 |
·CAP-HSA的鉴定 | 第35-36页 |
·CAP半抗原与不同载体的偶联效率比较 | 第36页 |
·全抗原不同投料比效价比较 | 第36页 |
·酶标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第36-39页 |
·酶标记抗原的合成 | 第36-37页 |
·CAP-OVA-HRP的鉴定 | 第37页 |
·CAP-OVA-HRP标记物的克分子比值测定 | 第37-38页 |
·不同保存方法对CAP-OVA-HRP效价的影响 | 第38页 |
·CAP-OVA-HRP的灵敏度检测 | 第38-39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9-42页 |
·免疫原的乳化 | 第39页 |
·免疫 | 第39页 |
·抗血清的制备 | 第39页 |
·抗体产生规律监测 | 第39-40页 |
·各组抗血清效价及灵敏度检测 | 第40页 |
·抗血清的粗提及纯化 | 第40-42页 |
·用饱和硫酸铵法粗提抗血清IgG | 第40-41页 |
·粗提兔血清IgG的纯化 | 第41-42页 |
·纯化后抗氯霉素PcAb的灵敏度检测 | 第42页 |
·抗氯霉素PcAb特异性测定 | 第42页 |
·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2-51页 |
·免疫原的乳化 | 第42-43页 |
·免疫 | 第43页 |
·用于融合小鼠的选择 | 第43页 |
·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效价 | 第43页 |
·直接竞争ELISA测定小鼠血清灵敏度 | 第43页 |
·SP2/0骨髓瘤的准备 | 第43-44页 |
·细胞融合与培养 | 第44-47页 |
·细胞融合器材与试剂的准备 | 第44-45页 |
·饲养细胞的制备 | 第45-46页 |
·SP2/0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 第46页 |
·5.4 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 第46页 |
·细胞融合 | 第46-47页 |
·阳性孔的筛选 | 第47-49页 |
·集落孔的标记 | 第47页 |
·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47-49页 |
·阳性孔的克隆(有限稀释法) | 第49页 |
·SP2/0瘤细胞及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的检测 | 第49-50页 |
·试剂准备 | 第49-50页 |
·具体步骤 | 第50页 |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50-51页 |
·细胞冻存 | 第50-51页 |
·细胞复苏 | 第51页 |
·氯霉素ELISA检测方法的考核 | 第51-55页 |
·方法的灵敏度 | 第51页 |
·方法的最低检测限 | 第51-52页 |
·对标准溶液的最低检测限 | 第51页 |
·对组织样品的最低检测限 | 第51-52页 |
·方法的准确度 | 第52页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52页 |
·ELISA检测方法与GC方法比较 | 第52-55页 |
2 5.5.1 试料的准备 | 第52页 |
·用ELISA检测方法计算添加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 第52-53页 |
·用GC方法计算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 第53-55页 |
·氯霉素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 第55-62页 |
·试剂盒的组装 | 第55-56页 |
·试剂盒说明 | 第56-59页 |
·试剂盒的测定原理 | 第56页 |
·适用范围 | 第56页 |
·试剂盒中工作液的配制 | 第56-57页 |
·试剂盒中不提供但试验需要的材料 | 第57页 |
·试剂盒储存条件 | 第57-58页 |
·样品处理 | 第58页 |
·测定之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 第58页 |
·测定程序 | 第58页 |
·结果判定 | 第58-59页 |
·检测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 | 第59页 |
·试剂盒的稳定性 | 第59页 |
·2℃~8℃稳定性试验 | 第59页 |
·37℃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59页 |
·试剂盒的考核 | 第59-60页 |
·与荷兰试剂盒的比较 | 第59-60页 |
·动物残留试验 | 第60页 |
·试剂盒的复核 | 第60-61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60-61页 |
·盲样分析试验 | 第61页 |
·量效曲线的复核试验 | 第61页 |
·试剂盒的应用 | 第61-6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2-82页 |
·氯霉素全抗原及酶标记抗原的合成 | 第62-66页 |
·氯霉素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第62-64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鉴定结果 | 第62页 |
·间接ELISA鉴定结果 | 第62-63页 |
·CAP半抗原与不同载体的偶联效率比较 | 第63-64页 |
·CAP-HSA不同投料比效价比较 | 第64页 |
·CAP-OVA-HRP的合成 | 第64-66页 |
·CAP-OVA-HRP的紫外扫描鉴定结果 | 第64-65页 |
·CAP-OVA-HRP标记物的克分子比值测定 | 第65页 |
·不同保存方法对CAP-OVA-HRP效价的影响 | 第65-66页 |
·CAP-OVA-HRP的灵敏度检测 | 第66页 |
·抗氯霉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66-68页 |
·抗血清的产生规律 | 第66-67页 |
·各组抗血清效价及灵敏度检测 | 第67页 |
·纯化后抗氯霉素PcAb的灵敏度检测 | 第67-68页 |
·CAP-HSA组抗体PcAb特异性测定 | 第68页 |
·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68-70页 |
·融合鼠的选择 | 第68-69页 |
·细胞融合结果 | 第69页 |
·SP2/0瘤细胞及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的检测 | 第69-70页 |
·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株 | 第70页 |
·杂交瘤细胞株冻存后的复苏情况 | 第70页 |
·ELISA检测方法考核 | 第70-72页 |
·方法的灵敏度 | 第70页 |
·方法的最低检测限 | 第70-71页 |
·方法对氯霉素标准溶液的检测限 | 第70-71页 |
·对组织样品的最低检测限 | 第71页 |
·方法的准确度 | 第71页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71-72页 |
·ELISA检测方法与GC方法的比较 | 第72页 |
·氯霉素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 第72-82页 |
·试剂盒的稳定性 | 第72-73页 |
·2℃~8℃稳定性试验 | 第72-73页 |
·37℃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73页 |
·试剂盒的考核 | 第73-75页 |
·与荷兰试剂盒的比较 | 第73-74页 |
·动物残留试验 | 第74-75页 |
·试剂盒复核结果及分析 | 第75-80页 |
·复核结果 | 第75-80页 |
·结果分析 | 第80页 |
·试剂盒的应用 | 第80-82页 |
4 讨论 | 第82-95页 |
·氯霉素全抗原及酶标记抗原的合成 | 第82-87页 |
·CAP中间体的合成 | 第82-83页 |
·酯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82页 |
·CAP中间体的分离 | 第82-83页 |
·氯霉素全抗原的合成 | 第83-86页 |
·抗原合成方法的选择 | 第83-84页 |
·载体的选择 | 第84-85页 |
·关于免疫原与包被原 | 第85页 |
·结合比的选择 | 第85-86页 |
·酶标记抗原的合成 | 第86-87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87-88页 |
·免疫程序及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 第87-88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88-93页 |
·关于饲养细胞 | 第88页 |
·融合剂的选择 | 第88页 |
·细胞融合 | 第88-89页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89-90页 |
·两步法筛选单抗 | 第90-91页 |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 | 第91-92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 第92页 |
·污染的控制及处理 | 第92-93页 |
·非生物性污染的控制 | 第92-93页 |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 第93页 |
·关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第93页 |
·ELISA方法的考核 | 第93-94页 |
·样品处理 | 第94页 |
·ELISA试剂盒标准曲线标准点的设置 | 第94-95页 |
5 结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