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绿叶菜类论文--莴苣(生菜)论文

番茄抗根结线虫基因SlMi导入莴苣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20页
 1 课题的提出第11-12页
 2 前人研究进展第12-19页
   ·Mi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根结线虫的危害第12-13页
     ·已克隆的抗线虫基因第13-14页
     ·番茄中Mi基因的克隆及其他抗根结线虫基因第14-15页
     ·Mi基因的抗病机理第15-16页
     ·Mi基因的应用状况及前景第16-17页
   ·莴苣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7-19页
     ·莴苣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莴苣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9-20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5页
 1 实验材料第20页
   ·植物材料第20页
   ·菌株、质粒及试剂第20页
 2 实验方法第20-25页
   ·莴苣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0-21页
     ·无菌苗的获得和外植体的准备第20页
     ·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0-21页
     ·生根第21页
   ·SlM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1-22页
     ·SlMi基因的克隆第21页
     ·SlMi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1-22页
   ·莴苣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22页
     ·Kam对子叶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第22页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22页
       ·菌液的准备第22页
       ·农杆菌侵染第22页
       ·选择培养第22页
       ·转化苗的生根与移栽第22页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22-24页
     ·转基因莴苣植株的PCR检测第23页
     ·转基因莴苣植株的Southern杂交分析第23页
     ·转基因莴苣植株的半定量RT-PCR分析第23-24页
   ·转化植株的抗性评价第24页
   ·根部组织石蜡切片观察第24-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36页
 1 莴苣再生体系第25-26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子叶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第25-26页
   ·生根第26页
 2 SlM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6-27页
   ·SlMi基因的克隆第26-27页
   ·SlMi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7页
 3 农杆菌介导的莴苣转化第27-29页
   ·外植体的Kam抗性第27-28页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28-29页
 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29-30页
   ·PCR分析第29页
   ·Southern Blot分析第29-30页
   ·半定量RT-PCR分析第30页
 5 转基因植株的根结线虫抗性评价第30-31页
 6 转基因植株T_1代的遗传分析及抗性鉴定第31-32页
 7 转基因植株T_1代种子发芽率第32-33页
 8 转基因植株T_1代种子的形态学比较第33-34页
 9 根部石蜡切片观察结果第34-35页
 10 转基因T_1代植株苗期Kam筛选的初步探索第35-36页
讨论第36-39页
 1 莴苣激素配比及基因型对再生的影响第36页
 2 Kam的应用第36-37页
 3 Mi基因的应用前景第37页
 4 外源基因的整合对植株的影响第37-38页
 5 不足与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6页
附录第46-54页
 附录一: 植物DNA的小量法提取程序第46-47页
 附录二: 质粒的小量提取方法第47-48页
 附录三: Southern Blot分析第48-52页
 附录四: TriZOL一步法提取植物总RNA方法第52-53页
 附录五: 硕士在读期间已接受的文章及会议论文摘要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随形冷却注塑模的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小波分析的说话人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