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9-16页 |
一、英美法系制度的沿革 | 第9-11页 |
二、大陆法系制度的沿革 | 第11-16页 |
第二部分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 | 第16-27页 |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形成的理论前提 | 第16-18页 |
二、债的相对性与不可侵性的冲突与平衡 | 第18-22页 |
三、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请求权基础 | 第22-27页 |
第三部分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 | 第27-33页 |
一、主体 | 第27-28页 |
二、客体 | 第28-29页 |
三、第三人的行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 | 第29-31页 |
四、第三人的侵害行为造成损害后果 | 第31页 |
五、第三人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第31-33页 |
第四部分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责任承担 | 第33-43页 |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责任承担主体 | 第33-35页 |
二、侵权责任的分类 | 第35-36页 |
三、对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的比较分析 | 第36-38页 |
四、侵害债权的责任承担形式 | 第38-43页 |
第五部分 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及完善责任承担的现实意义 | 第43-47页 |
一、维护正当的竞争 | 第43-45页 |
二、为受损害的债权人提供了新的救济途径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论文摘要 | 第55-57页 |
ABSTRACT | 第57-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导师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