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滚筒式生物质热解液化反应器设计及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12页 |
| ·能源问题和新能源开发利用 | 第8-10页 |
|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 第10-12页 |
|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课题意义 | 第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综述 | 第14-25页 |
| ·生物质热裂解技术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国外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国内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热解液化工艺的确定和主要试验装置的设计 | 第25-43页 |
| ·热解液化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 ·热解液化工艺和设备的确定 | 第26-27页 |
| ·热解工艺的确定 | 第26-27页 |
| ·双滚筒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的主要部件和特点 | 第27-29页 |
| ·工艺流程 | 第27页 |
| ·装置主要部件 | 第27-28页 |
| ·装置的特点 | 第28-29页 |
| ·热解液化装置的相关设计 | 第29-40页 |
| ·热载体换热器 | 第29-31页 |
| ·喂料装置 | 第31-34页 |
| ·双滚筒内螺旋式固体热载体生物质热解反应器 | 第34-37页 |
| ·旋风分离器 | 第37-38页 |
| ·冷凝装置 | 第38-39页 |
| ·陶瓷颗粒循环输送装置 | 第39-40页 |
| ·电器控制部分 | 第40页 |
| ·温度采集系统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双滚筒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的运行实验 | 第43-57页 |
| ·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 | 第43-46页 |
| ·实验目的 | 第43-44页 |
| ·实验条件 | 第44-46页 |
| ·实验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 ·与双滚筒式生物质热解液化实验有关的预实验 | 第47-53页 |
| ·系统设备的调整 | 第47-50页 |
| ·生物质喂料速率与电机转速关系实验 | 第50-51页 |
| ·生物质原料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51-53页 |
| ·双滚筒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的热解实验 | 第53-55页 |
| ·生物质粉的获取 | 第53页 |
| ·以玉米秸秆粉为原料的实验 | 第53-55页 |
| ·部分实验结果及计算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8页 |
| ·热载体陶瓷球的升温曲线 | 第57页 |
| ·不同设定陶瓷球温度下反应器内的温度 | 第57-58页 |
| ·陶瓷球温度以及反应后和加热前温度 | 第58页 |
| ·热解气及冷却前温度 | 第58-59页 |
| ·冷却后生物油及冷却剂温度 | 第59页 |
| ·热风炉尾气温度 | 第59-60页 |
| ·玉米秸秆粉热解结果 | 第60页 |
| ·生物油成分分析 | 第60-62页 |
| ·样品及预处理 | 第61页 |
| ·分析仪器及条件 | 第61-62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62页 |
| ·生物油中有机物的用途 | 第62页 |
| ·生物残炭的分析 | 第62-66页 |
| ·实验原料 | 第62-64页 |
| ·分析仪器 | 第64-66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66页 |
| ·未冷凝气体成分分析 | 第66-67页 |
| ·实验原料 | 第66页 |
| ·实验仪器 | 第66页 |
|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68-70页 |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