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抽水蓄能电站简介 | 第8-9页 |
·影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因素 | 第9-11页 |
·围岩稳定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岩体稳定性分析理论、破坏机理与锚固方案 | 第16-27页 |
·弹塑性分析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岩体的屈服准则和流动法则 | 第18-23页 |
·地下洞室围岩的破坏机理 | 第23-24页 |
·锚固设计理论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复杂FLAC~(3D)模型的快速生成方法研究 | 第27-34页 |
·FLAC~(3D)本构模型类型 | 第27-28页 |
·开发思路 | 第28-29页 |
·三维FLAC~(3D)模型的自动生成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地下洞室群围岩的稳定性分析 | 第34-61页 |
·概述 | 第34-35页 |
·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 第35-36页 |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36-38页 |
·初始地应力场 | 第38-40页 |
·地下洞室群支护效应分析 | 第40-45页 |
·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4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吊车梁的稳定性分析 | 第61-71页 |
·概述 | 第61-62页 |
·计算资料与计算模型 | 第62-64页 |
·岩壁吊车梁的稳定性分析 | 第64-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本文总结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