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试论我国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1-12页
 三、研究文献综述第12-13页
 四、文章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我国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的理论分析第14-17页
   ·民事执行异议的概念界定第14页
   ·民事执行异议的性质分析第14-16页
   ·民事执行异议制度设立的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我国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的现状第17-24页
   ·新旧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的法律规定第17-22页
     ·1991年《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的规定第17-19页
     ·2007年《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的规定第19-22页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制度完善第22-24页
     ·将程序问题的救济和实体问题的救济分别规定第22页
     ·对实体争议的处理程序步骤化第22-23页
     ·完善了有关操作程序第23页
     ·对异议结果不服的救济途径增加第23-24页
第三章 各国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的比较借鉴第24-31页
   ·大陆国家地区的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第24-27页
     ·德国第24-25页
     ·日本第25页
     ·我国台湾地区第25-27页
   ·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第27-29页
     ·英国第27-28页
     ·美国第28-29页
   ·各国执行异议制度之规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29-31页
     ·对执行异议制度予以集中规定,配以对执行权的制约机制第29页
     ·将程序性事项和实体性事项之救济并重第29-30页
     ·将保证执行救济程序的公正性作为第一价值目标第30-31页
第四章 对我国民事执行异议的制度的反思第31-38页
   ·现行执行异议的程序缺陷第31-33页
     ·执行异议提起事由及主体设定的不足第31页
     ·执行异议的审查制度很不完善第31-33页
     ·不服异议结果的救济不明确第33页
   ·现行执行异议之诉的缺陷第33-35页
     ·忽略了被执行人提起异议之诉的原告资格第33-34页
     ·关于第三人的缺失第34页
     ·债务人异议之诉未有体现第34-35页
   ·缺陷形成的原因第35-38页
     ·民事执行立法相对薄弱和滞后第35页
     ·执行救济制度并未真正建立第35-36页
     ·执行程序的目的和价值定位存在偏差第36页
     ·执行程序的职权主义色彩浓厚第36-38页
第五章 完善现行执行异议制度的构想第38-45页
   ·执行异议制度的程序构造第38-42页
     ·重新设定执行异议提起条件及主体第39页
     ·完善审查和处理程序第39-41页
     ·进一步明确不服异议结果的救济第41-42页
   ·完善执行异议之诉第42-45页
     ·将被执行人纳入执行异议的主体之中第42-43页
     ·通过立法明确第三人的诉讼地位第43页
     ·设立债务人异议之诉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一、著作类第46-47页
 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第47页
 三、期刊论文类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事再审审查程序研究--以宁夏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实践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