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43页 |
| ·关于创造性的研究 | 第8-10页 |
| ·创造性的涵义及其本质 | 第8-9页 |
| ·创造性研究的发展 | 第9-10页 |
|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综述 | 第10-32页 |
| ·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本质 | 第10-14页 |
| ·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 | 第14-19页 |
| ·创造性思维的评定方法 | 第19-22页 |
| ·创造性思维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2-29页 |
|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 第29-32页 |
| ·关于联想的研究 | 第32-42页 |
| ·联想的内涵 | 第33-34页 |
| ·联想的分类 | 第34-38页 |
| ·联想的特性 | 第38-40页 |
| ·联想的理论 | 第40-42页 |
| ·联想与创造性思维的有关研究 | 第42-43页 |
| 第2章 问题的提出 | 第43-53页 |
| ·以往研究不足 | 第43-46页 |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44-45页 |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45-46页 |
| ·概念界定 | 第46页 |
|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界定 | 第46页 |
| ·联想的概念界定 | 第46页 |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46-47页 |
| ·研究意义 | 第47-48页 |
| ·理论意义 | 第47页 |
| ·实践意义 | 第47-48页 |
| ·研究的理论依 | 第48-53页 |
| ·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依据 | 第48-49页 |
| ·被试年龄段的选择 | 第49-50页 |
| ·采用词语作为实验材料的依据 | 第50-51页 |
| ·词语联想能力的评价指标:联想个数、联想类型、联想距离 | 第51-52页 |
| ·注意稳定持续的时间是实验时间控制的依据 | 第52-53页 |
| 第3章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与词语联想能力关系的研究 | 第53-57页 |
| 研究1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发展的调查研究 | 第53-54页 |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53页 |
| ·研究目的 | 第53页 |
| ·研究假设 | 第53页 |
|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 ·被试 | 第53-54页 |
| ·研究工具 | 第54页 |
| ·施测过程 | 第54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4页 |
| 研究2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与词语联想能力关系的研究 | 第54-57页 |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54-55页 |
| ·研究的具体方法 | 第55-57页 |
| ·被试的筛选 | 第55页 |
| ·实验设备及条件 | 第55页 |
| ·实验的材料和设计 | 第55-56页 |
| ·实验具体步骤 | 第56页 |
| ·实验的考察指标 | 第56页 |
|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第56-57页 |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总体及其各方面上的年级与性别差异 | 第57-58页 |
| ·文、理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结果 | 第58页 |
| ·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大学生词语联想能力的差异检验 | 第58-60页 |
| ·创造性思维与词语联想各项之间的相关性 | 第60页 |
| 第5章 综合讨论 | 第60-72页 |
|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年级特点 | 第60-61页 |
|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性别特点 | 第61-62页 |
| ·文、理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差异比较 | 第62-63页 |
| ·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的大学生的联想能力比较 | 第63-70页 |
| ·创造性思维各项与词语联想各项的相关分析 | 第70-71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1页 |
| ·本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设想 | 第71-7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附录 | 第78-84页 |
| 致谢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