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5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 ·噻二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 ·杯芳烃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双希夫碱类、(硫代)巴比妥酸类及偶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本文的设计思路、工作及创新 | 第16-25页 |
| 第二章 3,5二取代-[1,3,4]-噻二唑-2-硫酮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5-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 ·双硫腙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25-26页 |
| ·反应条件优化选择 | 第26页 |
| ·噻二唑类化合物合成过程 | 第26-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0页 |
| ·噻二唑类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28-38页 |
| ·噻二唑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38页 |
| ·噻二唑类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系数的量子化学研究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杯芳烃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6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0页 |
| ·间苯二酚类杯芳烃的合成 | 第40-41页 |
| ·间苯二胺类杯芳烃的合成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60页 |
| ·杯芳烃类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42-59页 |
| ·杯芳烃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双希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60-78页 |
|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0页 |
| ·双希夫碱类化合物合成过程 | 第60-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 ·双希夫碱类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62-71页 |
| ·双希夫碱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71-73页 |
| ·化合物丙酮(2-硝基苯)腙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 第73-78页 |
| ·化合物丙酮(2-硝基苯)腙的合成 | 第73页 |
| ·化合物丙酮(2-硝基苯)腙的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 | 第73-74页 |
| ·化合物丙酮(2-硝基苯)腙的晶体结构 | 第74-78页 |
| 第五章 巴比妥酸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8-99页 |
| ·实验部分 | 第78-8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78页 |
| ·(硫代)巴比妥酸类衍生物的合成过程 | 第78-8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1-99页 |
| ·(硫代)巴比妥酸类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 第81-98页 |
| ·(硫代)巴比妥酸类衍生物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98-99页 |
| 第六章 偶氮染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99-120页 |
| ·实验部分 | 第99-10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99页 |
| ·偶氮染料的合成过程 | 第99-10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20页 |
| ·偶氮染料类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105-118页 |
| ·偶氮染料类化合物荧光性质研究 | 第118-120页 |
| 第七章 三过氧化三丙酮和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20-1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12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120页 |
| ·TATP的合成 | 第120页 |
| · | 第120-126页 |
| ·TATP的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 | 第120-121页 |
| ·TATP的晶体结构 | 第121-124页 |
| ·Hb/TATP/CPE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124-126页 |
| · | 第126-129页 |
| ·化合物二苯基硫脲的合成 | 第126页 |
| ·化合物二苯基硫脲的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 | 第126页 |
| ·化合物二苯基硫脲晶体结构 | 第126-129页 |
| · | 第129-132页 |
| ·化合物1-(3,5-二甲基-苯基)-3-苯基-硫脲的合成 | 第129页 |
| ·化合物1-(3,5-二甲基-苯基)-3-苯基-硫脲晶体结构 | 第129-132页 |
| · | 第132-136页 |
| ·化合物苯胺基硫脲的合成 | 第132页 |
| ·化合物苯胺基硫脲晶体结构 | 第132-136页 |
| 结论 | 第136-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49页 |
| 致谢 | 第149-150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