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料水射流结构特性与破岩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3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磨料射流测量技术发展概况 | 第12-17页 |
·磨料射流切割机理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磨料射流切割模型概述 | 第18-24页 |
·磨料射流模拟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磨料射流流场模拟中的多相流动理论 | 第27-31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第2章 磨料水射流中磨料颗粒的受力分析 | 第33-47页 |
·基本假设和物理模型 | 第33-34页 |
·磨料颗粒受力的理论分析 | 第34-39页 |
·磨料颗粒所受Magnus力的模拟研究 | 第39-45页 |
·概述 | 第39-40页 |
·物理模型与数值处理方法 | 第40-42页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3章 磨料水射流的双流体模型 | 第47-68页 |
·概述 | 第47-49页 |
·颗粒相作为拟流体的条件 | 第49-51页 |
·基本假设 | 第51-52页 |
·液固两相基本方程的推导 | 第52-55页 |
·两相应力张量以及粘性系数的处理 | 第55-59页 |
·液固相间作用项的处理 | 第59-60页 |
·颗粒温度的求解 | 第60-62页 |
·经过平均的两相湍流流动方程 | 第62-65页 |
·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的封闭 | 第65-67页 |
·液固两相湍流流动方程组的通用形式 | 第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液固两相湍流流动方程组的求解 | 第68-87页 |
·离散格式概述 | 第68-70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70-74页 |
·动量方程的离散 | 第74-76页 |
·液相压力修正方程 | 第76-80页 |
·固相体积分数修正方程 | 第80-82页 |
·边界条件 | 第82-85页 |
·入口边界条件 | 第82-83页 |
·出口边界条件 | 第83页 |
·对称条件 | 第83页 |
·壁面边界条件 | 第83-85页 |
·数值算法及网格生成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喷嘴内液固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87-96页 |
·数学物理模型 | 第87-88页 |
·网格划分 | 第88-89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89页 |
·模拟过程中的特殊处理 | 第89-90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90-94页 |
·小结 | 第94-96页 |
第6章 淹没液固两相射流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96-126页 |
·锥形喷嘴外液固两相射流的模拟研究 | 第96-107页 |
·数学物理模型 | 第96-97页 |
·网格划分 | 第97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97-98页 |
·液相速度结构特性 | 第98-106页 |
·固相速度结构特性 | 第106-107页 |
·淹没旋转射流的模拟分析 | 第107-124页 |
·单相湍流旋流流动的模拟研究 | 第107-116页 |
·液固两相湍流旋流流动的模拟研究 | 第116-124页 |
·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7章 磨料水射流破岩机理研究 | 第126-152页 |
·磨料水射流破岩过程分析 | 第126-128页 |
·基本物理模型和假设 | 第128-129页 |
·岩石的有限元分析 | 第129-136页 |
·控制方程 | 第129-130页 |
·空间有限元离散 | 第130-133页 |
·应力波与人工体积粘性控制 | 第133-134页 |
·应力计算 | 第134-135页 |
·时间积分和时间步长控制 | 第135-136页 |
·岩石的动态损伤理论 | 第136-139页 |
·磨料颗粒和岩石的材料模型 | 第139-140页 |
·磨料颗粒冲击岩石的有限元模型 | 第140-141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41-151页 |
·磨料颗粒破岩过程及机理分析 | 第142-148页 |
·磨料颗粒速度对冲蚀体积的影响 | 第148-149页 |
·冲击角度对冲蚀体积的影响 | 第149-150页 |
·磨料颗粒粒径对冲蚀体积的影响 | 第150-151页 |
·磨料水射流破岩机理分析 | 第151页 |
·小结 | 第151-152页 |
第8章 总结论及建议 | 第152-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