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具体思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旅游业的特点、地位及作用 | 第14-22页 |
·旅游、旅游业及其特点 | 第14-16页 |
·旅游 | 第14页 |
·旅游产业的含义 | 第14页 |
·旅游产业的特征 | 第14-16页 |
·国内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 | 第16-18页 |
·国外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 第16页 |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 第16-18页 |
·旅游业在山西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8-20页 |
·山西省旅游产业的地位 | 第18-19页 |
·旅游业在山西省的作用 | 第19-20页 |
·发展山西旅游业的可能性及优势 | 第20-22页 |
·发展山西旅游的可能性 | 第20页 |
·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22-28页 |
·系统论 | 第22-23页 |
·系统论的含义 | 第22页 |
·旅游业的系统论 | 第22-23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3-24页 |
·竞争优势理论的含义 | 第23页 |
·旅游竞争优势理论的指导意义 | 第23页 |
·旅游竞争优势与资源优势的区别 | 第23-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含义 | 第24页 |
·可持续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24-26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第26页 |
·旅游产业结构理论 | 第26-28页 |
·旅游产业结构的定义 | 第27页 |
·旅游产业结构的特点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山西省旅游产业的问题 | 第28-34页 |
·发展旅游业的观念滞后 | 第29-30页 |
·一些地方没有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产业来办 | 第29页 |
·对旅游资源认识的偏颇,导致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单一性和初级化 | 第29-30页 |
·产业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失衡,无法形成协同合力 | 第30-31页 |
·交通仍然是制约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 第30页 |
·山西省旅游业中的购物环节薄弱 | 第30-31页 |
·山西省旅游业的市场定位不尽合理,旅游业的市场结构失衡 | 第31页 |
·旅游企业实力有所提高,但竞争力依旧低下 | 第31-32页 |
·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象严重,效益低下 | 第32页 |
·竞争手段单一,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 第32页 |
·产品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深刻的挖掘,缺乏竞争力 | 第32页 |
·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欠佳,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 第32-34页 |
·旅游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欠佳 | 第32-33页 |
·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陈旧,制约旅游业发展 | 第33页 |
·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不足,旅游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促进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 第34-41页 |
·树立新的“大产业、大旅游”发展理念 | 第34-36页 |
·把旅游业真正作为一项产业来抓 | 第34页 |
·确定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区别,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 第34-35页 |
·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 第35-36页 |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旅游业各要素均衡发展 | 第36-37页 |
·加强山西省交通设施的建设 | 第36页 |
·形成旅游消费的有效需求,吸引游客的购物环节的消费 | 第36页 |
·正确定位山西旅游业的市场结构,重点应面向国内旅游市场 | 第36-37页 |
·提高旅游业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 第37-38页 |
·旅游企业应摒弃粗放型经营模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 第37页 |
·注重旅游业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 第37-38页 |
·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指导,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 第38-41页 |
·生态环境政策 | 第38-39页 |
·社会文化政策 | 第39页 |
·以人为本,吸引和培育旅游业专业人才 | 第39-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