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研究进展综述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线路 | 第13-15页 |
2 旅游流理论研究 | 第15-27页 |
·旅游流的涵义 | 第15-16页 |
·旅游流流向 | 第15-16页 |
·旅游流流量 | 第16页 |
·旅游流时序 | 第16页 |
·旅游流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 | 第17页 |
·旅游流与旅游成本的关系 | 第17-18页 |
·旅游流与距离衰减规律的关系 | 第18页 |
·旅游流的分类 | 第18-19页 |
·按照流量分类 | 第18-19页 |
·按重要性、影响力和区域布局划分 | 第19页 |
·按游客旅游目的地划分 | 第19页 |
·按入境前后分 | 第19页 |
·按游客所属国家(地区)分 | 第19页 |
·按游客旅游方式分 | 第19页 |
·按流动方向分 | 第19页 |
·旅游流的流动规律 | 第19-21页 |
·旅游流的起始点特征 | 第19-20页 |
·旅游流的旅游通道特征 | 第20页 |
·旅游流向特征 | 第20-21页 |
·旅游结点群效应 | 第21页 |
·旅游者流动的模式(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分析及旅游线路设计) | 第21-27页 |
·Lue多目的地旅行模式 | 第22-23页 |
·Campbell模型 | 第23页 |
·瑟洛特(Thurot)模式 | 第23页 |
·伦德格林(Lundgren)旅行模式 | 第23-25页 |
·楚义芳模式 | 第25页 |
·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 | 第25-26页 |
·大、中、小尺度空间行为模式 | 第26-27页 |
3 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 第27-44页 |
·中国入境旅游流的国际背景 | 第27-28页 |
·中国入境旅游流动态变化 | 第28-33页 |
·中国入境旅游流市场的发展 | 第28页 |
·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分析 | 第28-33页 |
·中国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 | 第33-44页 |
·入境游客密度指数分析 | 第34-36页 |
·中国入境旅游流的区域分布 | 第36-44页 |
·华北旅游流区 | 第37-38页 |
·东北旅游流区 | 第38页 |
·华东旅游流区 | 第38-39页 |
·华中旅游流区 | 第39-40页 |
·华南旅游流区 | 第40-41页 |
·西南旅游流区 | 第41页 |
·西北旅游流区 | 第41-44页 |
4 主要热点城市入境旅游流分析 | 第44-64页 |
·各热点城市接待入境旅游流流量分析 | 第44-45页 |
·各热点城市入境旅游流的模糊聚类分析 | 第45-50页 |
·模糊聚类相关理论 | 第45-47页 |
·最大树模糊聚类算法 | 第46-47页 |
·最大树模糊聚类在各热点城市入境旅游流分析中的应用 | 第47-50页 |
·各热点城市间入境旅游流的流向、流量分析 | 第50-64页 |
·出入北京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51-53页 |
·各城市流向北京的入境旅游流 | 第51-52页 |
·北京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52-53页 |
·出入上海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53-54页 |
·各城市流向上海的入境旅游流 | 第53页 |
·上海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53-54页 |
·出入南京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54页 |
·各城市流向南京的入境旅游流 | 第54页 |
·南京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54页 |
·出入苏州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54-55页 |
·各城市流向苏州的入境旅游流 | 第55页 |
·苏州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55页 |
·出入杭州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55-56页 |
·各城市流向杭州的入境旅游流 | 第55-56页 |
·杭州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56页 |
·出入厦门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56-57页 |
·各城市流向厦门的入境旅游流 | 第56-57页 |
·厦门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57页 |
·出入广州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57-58页 |
·各城市流向广州的入境旅游流 | 第57页 |
·广州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57-58页 |
·出入深圳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58-59页 |
·各城市流向深圳的入境旅游流 | 第58-59页 |
·深圳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59页 |
·出入桂林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59-60页 |
·各城市流向桂林的入境旅游流 | 第59页 |
·桂林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59-60页 |
·出入成都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60-61页 |
·各城市流向成都的入境旅游流 | 第60页 |
·成都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60-61页 |
·出入昆明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61-62页 |
·各城市流向昆明的入境旅游流 | 第61页 |
·昆明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61-62页 |
·出入西安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分析 | 第62-64页 |
·各城市流向西安的入境旅游流 | 第62页 |
·西安流向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流 | 第62-64页 |
5 中国入境旅游流空间网络分析 | 第64-68页 |
·中国入境旅游流空间网络构成 | 第64-66页 |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分析 | 第66-68页 |
6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