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26页 |
·复合地基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 | 第13-24页 |
·复合地基发展的实践基础——地基处理技术 | 第13-15页 |
·复合地基的基础理论 | 第15-19页 |
·复合地基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 第19-24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2 复合地基优化理论的基础——承载机理分析 | 第26-35页 |
·桩式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 第26-32页 |
·散体桩式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 第26-27页 |
·柔体桩式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 第27-28页 |
·刚体桩式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 第28-29页 |
·各类桩式复合地基的对比 | 第29-32页 |
·层式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 第32页 |
·加固机理 | 第32页 |
·破坏型式 | 第32页 |
·传力机理 | 第32页 |
·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 第32-33页 |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 第33页 |
·加固机理 | 第33页 |
·破坏型式 | 第33页 |
·传力机理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复合地基优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全系统”、“主过程”与“多方法”整体寻优的体系 | 第35-47页 |
·复合地基优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复合地基优化的总体目标 | 第35-36页 |
·复合地基优化的基本原则 | 第36页 |
·复合地基优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 第36-45页 |
·设计主体优化的技术措施 | 第36-38页 |
·施工主体优化的技术措施 | 第38-42页 |
·系统综合优化的技术措施 | 第42-45页 |
·复合地基优化分析的主要方法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复合地基优化研究的基本手段——数值试验模型 | 第47-73页 |
·土体和桩体的本构模型 | 第47-51页 |
·地基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47-48页 |
·桩体的本构模型 | 第48-51页 |
·桩土的接触力学模型 | 第51-54页 |
·接触问题 | 第51-52页 |
·接触问题解法的数学原理 | 第52-54页 |
·接触力学模型的优点 | 第54页 |
·数值计算与试验模型的建立 | 第54-58页 |
·数值试验工具软件的选择 | 第54-55页 |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55-58页 |
·复合地基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58-71页 |
·模型验证的目的与方法 | 第58页 |
·桩式复合地基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58-62页 |
·层式复合地基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62-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5 复合地基层桩型式组合优化的算例与机理、特性分析 | 第73-87页 |
·层桩式组合优化复合地基数值模型 | 第73-74页 |
·层桩组合式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分析 | 第74-79页 |
·层桩组合式与层式复合地基的对比分析 | 第74-78页 |
·层桩组合式与桩式复合地基的对比分析 | 第78-79页 |
·层桩组合式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特性分析 | 第79-86页 |
·工后沉降的确定方法 | 第79-81页 |
·桩和网刚度对工后沉降的影响分析 | 第81-83页 |
·地基和桩体渗透系数对工后沉降的影响分析 | 第83-84页 |
·运行荷载对工后沉降的影响分析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6 复合地基施工过程优化的算例与机理、特性分析 | 第87-99页 |
·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的数值模型 | 第87-89页 |
·“先桩后土”与“先土后桩”两种复合地基固结变形特性比较 | 第89-96页 |
·沉降特性比较分析 | 第89-93页 |
·超孔压特性比较分析 | 第93-94页 |
·应力特性比较分析 | 第94-96页 |
·桩体注浆后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分析 | 第96-98页 |
·固结变形特性分析 | 第96-97页 |
·应力变化特性分析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7 复合地基工后加固优化的算例与机理、特性分析 | 第99-137页 |
·复合地基工后加固优化的主要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 第99-102页 |
·浅层加固和深层后灌浆技术 | 第99-101页 |
·工后加固优化的基本原理 | 第101-102页 |
·浅层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 | 第102-118页 |
·浅层工后加固对散体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103-115页 |
·浅层工后加固对柔体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深层后灌浆复合地基桩体承载效果的分析 | 第118-120页 |
·复合地基工后加固优化向“承载力可调节型设计”的发展 | 第120-134页 |
·浅层工后加固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 第120-132页 |
·浅层工后加固复合地基的沉降量计算 | 第132-133页 |
·“承载力可调节型设计”方法 | 第13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1页 |
·结论 | 第137-140页 |
·展望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7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148页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