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消斑饮治疗ITP的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观察 | 第9-14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9-11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9页 |
(二) 纳入病例标准 | 第9-11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11页 |
(一) 治疗组:口服中药煎剂 | 第11页 |
(二) 对照组:口服中成药 | 第11页 |
三、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 第11-12页 |
(一)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1-12页 |
(二) 观察指标 | 第12页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12页 |
五、结果 | 第12-14页 |
(一) 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 第12-13页 |
(二) 治疗组与对照组症候疗效比较 | 第13页 |
(三) 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 | 第13页 |
(四)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IL-18 水平比较 | 第13-14页 |
动物实验 | 第14-22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二) 实验药品 | 第14页 |
(三)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四) 主要仪器 | 第14-1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一) 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制备 | 第15页 |
(二) ITP 模型建立 | 第15页 |
(三) 分组给药 | 第15-16页 |
(四) 观察指标 | 第16页 |
三、统计分析 | 第16页 |
四、结果 | 第16-22页 |
(一) 造模后小鼠的一般状况 | 第16-18页 |
(二)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 第18-19页 |
(三) 出血时间 | 第19-20页 |
(四) 产板巨核细胞计数 | 第20-21页 |
(五) 外周血血清IL-18 水平 | 第21-22页 |
讨论 | 第22-31页 |
一、中医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 第22-23页 |
二、组方依据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3-28页 |
三、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四、凉血消斑饮对于血清IL-18 水平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一) IL-18 的认识 | 第29-30页 |
(二) 临床观察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综述 | 第36-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详细摘要 | 第48-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