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时码信号场强测量方法及便携式场强仪的研究与设计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 | 第11-12页 |
·我国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低频时码信号测量手段现状 | 第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场强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16-22页 |
·场强测量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场强测量的工程原理 | 第17-18页 |
·BPC 低频时码授时系统简介 | 第18-19页 |
·KH3921-1 型干扰场强测试接收机原理 | 第19-20页 |
·场强测量的实现方法 | 第20页 |
·低频时码信号场强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场强仪的工作原理和方案设计 | 第22-29页 |
·场强仪的测量功能简介 | 第22-23页 |
·场强仪总体方案设计 | 第23-24页 |
·处理器的选择和介绍 | 第24-25页 |
·MSP430 系列单片机开发工具介绍 | 第25-29页 |
·MSP430 单片机仿真工具介绍 | 第25-26页 |
·MSP430 单片机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26-29页 |
第四章 场强仪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29-49页 |
·前端放大电路的实现 | 第29-30页 |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实现 | 第30-31页 |
·键盘电路的连接和实现 | 第31-33页 |
·键盘电路的连接 | 第31-32页 |
·按键抖动的影响和消除 | 第32-33页 |
·显示部分的设计 | 第33-35页 |
·MDLS16265 显示模块介绍 | 第33-35页 |
·LCD 与单片机的连接 | 第35页 |
·A/D 转换模块的实现 | 第35-37页 |
·串行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37-42页 |
·RS–232C 串行通信标准介绍 | 第37-40页 |
·RS232 驱动芯片 SP3220 介绍 | 第40-41页 |
·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 第41-42页 |
·串行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应用 | 第42-44页 |
·24LC02B芯片介绍 | 第42-43页 |
·串行存储器电路 | 第43-44页 |
·电源监测电路的设计 | 第44-46页 |
·BQ26500 芯片介绍 | 第44-45页 |
·芯片管脚说明 | 第45页 |
·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 第45-46页 |
·电源系统、时钟模块及复位电路等的设计 | 第46-49页 |
·电源系统电路 | 第46-47页 |
·时钟模块的设计 | 第47-48页 |
·复位电路设计 | 第48页 |
·JTAG 接口电路设计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场强仪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 第49-67页 |
·场强仪软件部分完成的功能和主程序流程 | 第49-51页 |
·键盘输入程序的设计与流程 | 第51-53页 |
·自动增益控制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A/D 转换程序的流程 | 第55-57页 |
·显示部分的软件设计 | 第57-60页 |
·液晶显示模块操作说明 | 第57-58页 |
·HD44780 的读、写操作时序 | 第58-59页 |
·显示程序软件流程 | 第59-60页 |
·串行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第60-62页 |
·串行存储模块软件设计 | 第62-65页 |
·I~2C 协议介绍 | 第62-64页 |
·软件实现及程序流程 | 第64-65页 |
·电源监测程序 | 第65-67页 |
·HDQ 总线说明 | 第65-66页 |
·HDQ 协议的软件实现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71页 |
·实验结果 | 第67-69页 |
·结束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