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刑法中环境的内涵及其环境犯罪的定义 | 第12-16页 |
第一节 环境犯罪中“环境”的内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环境犯罪的定义 | 第13-16页 |
一、国外的观点 | 第14页 |
二、国内的观点 | 第14-15页 |
三、笔者的观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环境犯罪的特征及其行为模式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环境犯罪的特征 | 第16-18页 |
一、环境犯罪今昔非比,在当今社会带来的严重的后果 | 第16页 |
二、环境犯罪行为破坏性的间接性 | 第16-17页 |
三、环境犯罪行为的危害后果具有潜伏性 | 第17页 |
四、环境犯罪行为的复杂性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环境犯罪的行为模式 | 第18-20页 |
一、污染型环境犯罪 | 第18页 |
二、破坏型环境犯罪 | 第18-19页 |
三、走私型,渎职型环境犯罪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环境犯罪的客体 | 第20-24页 |
第一节 国内的四种观点 | 第21-23页 |
一 、环境犯罪的客体是国家的环境保护制度 | 第21页 |
二 、环境犯罪的客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 第21-22页 |
三 、环境犯罪的客体是生态环境自身的利益 | 第22页 |
四、环境犯罪的客体应是一个复杂客体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笔者的观点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环境犯罪中不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 第24-29页 |
第一节 环境犯罪中的严格责任原则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环境刑法不适用严格责任的理由 | 第25-29页 |
第五章 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可行性 | 第29-33页 |
第一节 我国对环境犯罪规定实害犯的现实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环境犯罪危险犯对我国现行刑法过失犯罪理论的冲击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现行刑法中规定环境侵害犯罪危险犯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 第31-33页 |
一、环境犯罪规定危险犯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二、环境犯罪规定危险犯的意义 | 第32页 |
三、确立环境犯罪危险犯应注意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六章 环境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其立法完善 | 第33-44页 |
第一节 现行环境刑法在宏观上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不同行为模式的环境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35-44页 |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35-37页 |
二、有关废物方面的环境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37-39页 |
三、破坏动物资源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 第39-41页 |
四、破坏植物资源犯罪的问题及其完善 | 第41-43页 |
五、破坏土地资源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