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范畴与风险管理 | 第15-38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 第15-24页 |
一、操作风险的界定与分类 | 第15-21页 |
二、操作风险的特征与分布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 | 第24-32页 |
一、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发展的演变 | 第24-26页 |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推荐的计算方法 | 第26-30页 |
三、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在不断演进中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未来发展 | 第32-38页 |
一、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33-35页 |
二、操作风险管理阶段的演变和未来发展 | 第35-38页 |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成因分析 | 第38-66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般性理论分析 | 第38-47页 |
一、信息不对称与操作风险 | 第38-40页 |
二、制度设计与操作风险 | 第40-42页 |
三、非理性行为与操作风险 | 第42-46页 |
四、金融创新与操作风险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考察 | 第47-61页 |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表现 | 第48-57页 |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 | 第57-59页 |
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展趋势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生成机理 | 第61-66页 |
一、经济金融转型引发的操作风险 | 第61-62页 |
二、产权制度缺陷引发的操作风险 | 第62-63页 |
三、内控机制弱化引发的操作风险 | 第63-64页 |
四、行政化监管引发的操作风险 | 第64-66页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66-79页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概况 | 第66-71页 |
一、早期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索 | 第66-67页 |
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SC)的探索 | 第67-69页 |
三、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探索 | 第69-71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证分析:以民生银行为例 | 第71-73页 |
一、操作风险管理核心组织架构 | 第71-72页 |
二、新型独立稽核管理体系 | 第72-73页 |
三、操作风险管理中的网络信息化技术 | 第73页 |
第三节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障碍 | 第73-79页 |
一、操作风险管理意识缺乏科学性 | 第73-74页 |
二、操作风险管理架构缺乏完整性 | 第74-75页 |
三、操作风险管理内控缺乏有效性 | 第75-76页 |
四、操作风险管理数据缺乏动态性 | 第76-77页 |
五、操作风险管理手段缺乏多元性 | 第77-79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想 | 第79-93页 |
第一节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建设 | 第80-83页 |
一、健康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 第80页 |
二、导向性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 | 第80-82页 |
三、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体系 | 第82-83页 |
第二节 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和流程体系 | 第83-88页 |
一、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 第83-85页 |
二、操作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 第85-88页 |
第三节 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保障体系 | 第88-90页 |
一、以风险报告为基础的信息管理体系 | 第88-89页 |
二、以考核考评为核心的激励约束体系 | 第89页 |
三、以危机预警为主体的业务连续经营体系 | 第89-90页 |
第四节 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 第90-93页 |
结束语 | 第93-9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插图及附表索引 | 第97-98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