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引言 | 第7页 |
·接入网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技术 | 第7-9页 |
·无源光网络技术 | 第9-13页 |
·PON 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EPON 与APON、GPON 技术比较 | 第10-12页 |
·以太无源光网络 | 第12-13页 |
·EPON 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EPON 系统概述 | 第16-26页 |
·EPON 的系统结构 | 第16-20页 |
·EPON 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要求 | 第16-18页 |
·OLT 功能要求 | 第16-17页 |
·ODN 功能要求 | 第17页 |
·ONU 功能要求 | 第17-18页 |
·EPON 的拓扑结构 | 第18页 |
·EPON 的体系结构 | 第18-20页 |
·EPON 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EPON 的上下行数据帧结构 | 第21-22页 |
·EPON 的关键技术 | 第22-25页 |
·测距 | 第22-23页 |
·系统同步 | 第23页 |
·ONU 自动识别 | 第23页 |
·QoS | 第23-24页 |
·带宽分配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EPON 系统上行带宽分配 | 第26-42页 |
·DBA 概述 | 第26-27页 |
·DBA 的设计原则 | 第27-29页 |
·现有的DBA 算法 | 第29-35页 |
·基于轮询的“IPACT”算法 | 第29-33页 |
·IPACT 算法分析 | 第30-32页 |
·IPACT 算法特点 | 第32-33页 |
·基于固定周期的多业务DBA 算法 | 第33-35页 |
·算法描述 | 第33-34页 |
·算法特点 | 第34-35页 |
·改进的新型DBA 算法 | 第35-41页 |
·ONU 内部拥塞管理 | 第35-36页 |
·PQ 概述 | 第36页 |
·WFQ 概述 | 第36-37页 |
·新型的DBA 算法 | 第37-41页 |
·ONU 之间的调度 | 第38-39页 |
·ONU 内部各业务队列之间的调度 | 第39-41页 |
·剩余带宽二次分配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OPNET 模型及新 DBA 算法的仿真分析 | 第42-55页 |
·仿真工具OPNET 简介 | 第42-45页 |
·OPNET 仿真思想 | 第43-44页 |
·OPNET 建模机制 | 第44-45页 |
·OPNET 建模步骤 | 第45-46页 |
·基于OPNET 的EPON 仿真模型 | 第46-52页 |
·EPON 的节点模型 | 第47-49页 |
·ONU 节点模型 | 第47-48页 |
·OLT 节点模型 | 第48-49页 |
·EPON 的进程模型 | 第49-51页 |
·ONU 进程模型 | 第49-50页 |
·OLT 进程模型 | 第50-51页 |
·EPON 的网络模型 | 第51-52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总结 | 第55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