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传统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 第10页 |
·工业转型及问题提出 | 第10-13页 |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调查方法 | 第1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生态产业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 第22-35页 |
·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 第22-24页 |
·循环经济概念 | 第22-23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第23页 |
·循环经济实现模式 | 第23-24页 |
·工业生态学的内涵 | 第24-25页 |
·工业生态学的进化理论 | 第25-26页 |
·生态工业园 | 第26-35页 |
·生态工业园特征 | 第27-28页 |
·国外生态工业园建设案例分析 | 第28-30页 |
·国内生态工业园建设案例分析 | 第30-35页 |
第三章 生态产业链设计 | 第35-42页 |
·生态产业链设计原理 | 第35-38页 |
·生态学理论应用 | 第35-37页 |
·因地制宜 | 第37-38页 |
·生态产业链设计方法研究 | 第38-40页 |
·主导产业链优选 | 第38页 |
·引入补链企业 | 第38页 |
·横向共生、纵向耦合 | 第38-39页 |
·设计操作步骤 | 第39-40页 |
·生态产业链效益分析 | 第40-42页 |
·环境效益 | 第40页 |
·经济效益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青白江区社会经济、环境、工业企业产污及循环利用现状 | 第42-53页 |
·自然环境现状 | 第42-43页 |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第42页 |
·气候 | 第42页 |
·水文 | 第42-43页 |
·社会经济及产业现状 | 第43-44页 |
·产业结构中工业占较大份额 | 第43-44页 |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 第44页 |
·农村农业结构城郊型明显 | 第44页 |
·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 第44-46页 |
·交通 | 第44页 |
·供水 | 第44-45页 |
·供电 | 第45页 |
·供气 | 第45页 |
·通讯 | 第45-46页 |
·环境质量 | 第46-47页 |
·空气环境质量 | 第46页 |
·水环境质量 | 第46页 |
·声环境质量 | 第46-47页 |
·固体废弃物 | 第47页 |
·主要工业污染源 | 第47页 |
·工业企业产污及循环利用现状 | 第47-53页 |
·规模以上企业产污及循环利用现状 | 第47-49页 |
·重点工业企业产污及循环利用现状 | 第49-53页 |
第五章 青白江区发展生态工业的机遇与挑战 | 第53-59页 |
·发展生态工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 第53-55页 |
·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坚固的基础设施 | 第53页 |
·具备了现代化工业城市的雏形 | 第53-54页 |
·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 第54页 |
·已有一定发展循环经济基础 | 第54-55页 |
·发展生态工业的主要问题 | 第55-56页 |
·发展生态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56-59页 |
·面临的机遇 | 第56-57页 |
·面临的挑战 | 第57-59页 |
第六章 青白江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设计研究 | 第59-74页 |
·企业内部生态产业链的构建 | 第59-67页 |
·攀成钢公司废物代谢链建设 | 第60-64页 |
·川化集团公司废物代谢链建设 | 第64-65页 |
·玉龙化工废物代谢链建设 | 第65-66页 |
·华明玻璃纸公司废物代谢链建设 | 第66-67页 |
·企业之间生态产业链的构建 | 第67-70页 |
·关键种企业的选取 | 第67-68页 |
·生态产业链网络建设 | 第68-70页 |
·区域层面循环经济建设规划 | 第70-71页 |
·效益分析 | 第71-74页 |
·环境效益分析 | 第71-72页 |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