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引言 | 第6-7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7-9页 |
·层状土中地震波的传播 | 第7页 |
·土的动力格林函数 | 第7-8页 |
·地下孔洞对入射地震波的散射 | 第8页 |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 第8-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土层单元及半空间平面内运动的动力刚度矩阵 | 第10-24页 |
·直角坐标系的三维波动方程 | 第10-17页 |
·以体积应变和旋转应变表达的运动方程 | 第10-13页 |
·P波 | 第13-14页 |
·S波 | 第14-16页 |
·材料阻尼 | 第16页 |
·总运动 | 第16-17页 |
·平面内运动的动力刚度矩阵 | 第17-24页 |
·波的类型 | 第17-18页 |
·土层及半空间的动力刚度矩阵 | 第18-22页 |
·几种特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P波、SV波及瑞雷波的自由场反应 | 第24-52页 |
·基础知识简介 | 第24-29页 |
·控制点的位置 | 第24页 |
·场地的动力刚度矩阵 | 第24-25页 |
·体波的场地放大效应 | 第25-27页 |
·表面波 | 第27-28页 |
·放大效应 | 第28页 |
·视速度和衰减系数 | 第28-29页 |
·半空间自由场反应 | 第29-31页 |
·P波 | 第29-30页 |
·SV波 | 第30页 |
·瑞雷波 | 第30-31页 |
·半空间上单一土层自由场反应 | 第31-33页 |
·P、SV波 | 第31-32页 |
·瑞雷波 | 第32-33页 |
·P波、SV波平面内运动参数分析 | 第33-43页 |
·半空间入射P波 | 第33-34页 |
·半空间入射SV波 | 第34页 |
·半空间上刚度增长场地入射P波 | 第34-36页 |
·半空间上刚度增长场地入射SV波 | 第36-38页 |
·半空间上刚度增长场地入射P波和SV波的共同作用 | 第38-39页 |
·半空间上单一匀质土层入射P波 | 第39-41页 |
·半空间上单一匀质土层入射SV波 | 第41-43页 |
·半空间上单一匀质土层入射P波和SV波的共同作用 | 第43页 |
·瑞雷波平面内运动参数分析 | 第43-52页 |
·场地I入射瑞雷波 | 第44-45页 |
·场地II入射瑞雷波 | 第45-48页 |
·场地III入射瑞雷波 | 第48-52页 |
第四章 格林影响函数及边界条件 | 第52-56页 |
·格林影响函数 | 第52-55页 |
·边界条件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层状半空间中洞室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算例分析 | 第56-86页 |
·单个洞室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 | 第57-62页 |
·场地I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 | 第57-58页 |
·场地II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 | 第58-60页 |
·场地III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 | 第60-62页 |
·双洞室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 | 第62-84页 |
·场地I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 | 第62-69页 |
·场地II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 | 第69-77页 |
·场地III对瑞雷波的放大作用 | 第77-84页 |
·方法验证 | 第84-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场地条件对瑞雷波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 | 第86页 |
·无量纲频率对瑞雷波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 | 第86-87页 |
·两洞室间距对瑞雷波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 | 第87页 |
·其他因素对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 | 第87页 |
·建议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