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

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方法之探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的起因和意义第10-12页
  1-1-1 在能源危机下全球都开始关注节能问题第10-11页
  1-1-2 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第12-14页
  1-2-1 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简介第12-14页
   1-2-1-1 寒冷地区的范围第12-13页
   1-2-1-2 高层建筑的概念第13页
   1-2-1-3公共建筑的范畴第13-14页
   1-2-1-4本文研究的对象第14页
  1-2-2 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简介第14页
 §1-3 研究目标及论文结构第14-16页
第2章 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现状分析第16-26页
 §2-1 国外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状况第16-19页
  2-1-1 国外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进程第16-17页
  2-1-2 国外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概况第17页
  2-1-3 一些典型的国外优秀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实例第17-19页
 §2-2 我国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状况第19-26页
  2-2-1 我国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介绍第19-21页
  2-2-2 我国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情况第21-22页
  2-2-3 我国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能耗的构成第22-23页
  2-2-4 我国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2-2-5 我国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分析第24-26页
第3章 从规划方面研究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第26-36页
 §3-1 基地环境第26-28页
  3-1-1 避免霜冻效应第26-27页
  3-1-2 巧用绿化改变基地微环境第27-28页
  3-1-3 充分利用场地资源第28页
 §3-2 基地日照第28-29页
 §3-3 基地通风第29-36页
  3-3-1 建立气候防护单元第30页
  3-3-2 布置挡风措施第30-33页
  3-3-3 充分组织自然通风第33-36页
   3-3-3-1 通过风压实现自然通风第33-34页
   3-3-3-2 主导风朝向主要建筑第34-35页
   3-3-3-3 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热压第35-36页
第4章 从建筑方面研究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第36-52页
 §4-1 建筑体型设计第36-41页
  4-1-1 建筑体型的选择第36-37页
  4-1-2 体型系数的控制第37-39页
   4-1-2-1 加大建筑进深第37-38页
   4-1-2-2 增加建筑体量第38页
   4-1-2-3 规整建筑体型第38-39页
  4-1-3 建筑朝向的确定第39-41页
 4-2 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第41-46页
  4-2-1 使围护结构智能化、机械化第41-42页
  4-2-2 采用“风墙”体系与“空气锁”第42-43页
  4-2-3 采用隔热墙或“夹层”通风空间第43页
  4-2-4 采用适当的遮阳第43-44页
  4-2-5 双层(或多层)围护结构第44-46页
 §4-3 构建开敞式室内空间第46-48页
 §4-4 绿化系统第48-52页
  4-4-1 屋顶绿化第48-49页
  4-4-2 墙体绿化第49-50页
  4-4-3 立体绿化第50-51页
  4-4-4 室内绿化第51-52页
第5章 寒冷地区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材料及设备第52-60页
 §5-1 隔热性材料的使用第52-55页
  5-1-1 空气间层的设计第52-53页
  5-1-2 TIM 与TIW 材料第53页
  5-1-3 复合玻璃的使用第53-55页
  5-1-4 “冷屋顶”的设计第55页
 §5-2 蓄热性材料的使用第55-56页
 §5-3 辅助性机械设备的使用第56-60页
  5-3-1 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第56-57页
  5-3-2 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第57-59页
  5-3-3 低能耗的空调系统第59-60页
第6章 结语第60-62页
 §6-1 建筑节能的实施非常迫切第60页
 §6-2 建筑师的节能意识需要提升第60-61页
 §6-3 建筑节能要政府的积极推动第61页
 §6-4 建筑节能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尚大厦智能化集成系统设计
下一篇:唐山市某地源热泵系统实验研究与节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