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前言 | 第7-8页 |
·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的改良方法现状 | 第8-10页 |
·人工诱变筛选 | 第8页 |
·多倍体育种 | 第8-9页 |
·基因工程 | 第9页 |
·黑曲霉的安全性 | 第9-10页 |
·目前柠檬酸生产菌种的有关情况 | 第10-11页 |
·本论文的意义及主要任务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出发菌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13-25页 |
·前言 | 第1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实验仪器 | 第13页 |
·出发菌株的选择 | 第13页 |
·培养基 | 第13-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页 |
·分析检测 | 第14-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24页 |
·SCY-022 对碳源的适应性 | 第15-16页 |
·黑曲霉对氮源的适应性 | 第16-19页 |
·无机盐浓度对产酸的影响 | 第19-21页 |
·最佳初始pH 的确定 | 第21页 |
·发酵温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溶氧对发酵的影响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柠檬酸高产菌的诱变育种 | 第25-41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仪器 | 第26页 |
·菌种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分析检测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0页 |
·产柠檬酸菌种黑曲霉的诱变 | 第28-31页 |
·产柠檬酸黑曲霉的筛选 | 第31-32页 |
·筛选结果 | 第32-36页 |
·柠檬酸高产菌培养基的优化 | 第36-38页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在300 m~3 发酵罐上原菌种与高产菌种的性能比较 | 第41-47页 |
·前言 | 第4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菌种 | 第41页 |
·麸曲菌种 | 第41-42页 |
·种子罐培养基 | 第42页 |
·发酵罐培养基 | 第42页 |
·罐体结构 | 第42-43页 |
·基本工艺流程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对出发菌种 SCY-022 及诱变菌种 GSY-085 生产情况 | 第43-44页 |
·在高糖情况下原菌种SCY-022 及诱变菌种GSY-085 生产情况 | 第44页 |
·出发菌种SCY-022 及诱变菌种GSY-085 生产中的菌球变化情况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47-49页 |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课题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论文发表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