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6页 |
第一节 人工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 | 第19-22页 |
·人工纳米材料的定义 | 第19-20页 |
·人工纳米材料的纳米效应 | 第20-21页 |
·人工纳米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人工纳米材料的环境与健康效应 | 第22-40页 |
·人工纳米材料的潜在问题 | 第22-24页 |
·人工纳米材料环境与健康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29-40页 |
第三节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40-42页 |
·选题依据 | 第40页 |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40-41页 |
·创新点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第二章 几种人工纳米材料的水生生态毒性比较 | 第46-77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8-54页 |
·材料 | 第48-50页 |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 第50-52页 |
·大型蚤活动抑制试验 | 第52-53页 |
·纳米材料与大颗粒材料的毒性比较 | 第53-54页 |
·数据处理 | 第54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54-69页 |
·不同纳米材料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效应 | 第54-59页 |
·不同纳米材料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 | 第59-63页 |
·不同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比较 | 第63-64页 |
·纳米材料与大颗粒材料的毒性比较 | 第64-66页 |
·不同纳米材料的水生生态安全初步评价 | 第66-68页 |
·藻类生长/大型蚤活动抑制试验应用于纳米材料生态毒性检测的经验与展望 | 第68-6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第三章 氧化锌纳米颗粒水悬浮液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及其相关机理 | 第77-94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77-78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78-82页 |
·材料 | 第78页 |
·仪器 | 第78-79页 |
·受试生物 | 第79-80页 |
·nZnO 水悬浮液的制备及表征 | 第80页 |
·斑马鱼胚胎(仔鱼)暴露过程 | 第80-81页 |
·斑马鱼胚胎(仔鱼)发育形态观察 | 第81页 |
·nZnO 水悬浮液中锌离子溶出实验 | 第81页 |
·nZnO 水悬浮液中氧自由基的检测 | 第81-82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82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82-90页 |
·nZnO 的表征 | 第82-83页 |
·斑马鱼胚胎—仔鱼的存活率 | 第83-85页 |
·金属氧化物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 | 第85-86页 |
·心包囊水肿、血流障碍和畸形 | 第86-88页 |
·nZnO 水悬浮液中锌离子的溶出 | 第88-89页 |
·nZnO 水悬浮液中超氧自由基的检测 | 第89-9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第四章 富勒烯纳米颗粒水悬浮液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及其相关机理 | 第94-140页 |
第一节 3种富勒烯水悬浮液和1 种衍生物溶液的发育毒性初步研究 | 第94-105页 |
·前言 | 第94-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8页 |
·结果 | 第98-102页 |
·讨论 | 第102-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NC_(60)/TTA 的发育毒性:剂量—效应关系 | 第105-118页 |
·前言 | 第105-10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9页 |
·结果 | 第109-115页 |
·讨论 | 第115-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三节 NC_(60)发育毒性的氧化伤害作用机制 | 第118-133页 |
·前言 | 第118-1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0-125页 |
·结果 | 第125-129页 |
·讨论 | 第129-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0页 |
第五章 人工纳米材料富勒烯(C_(60))低剂量长期暴露对鲫鱼的氧化胁迫和生长抑制 | 第140-155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40-141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41-144页 |
·材料 | 第141-142页 |
·NC_(60)/aq 实验溶液 | 第142-143页 |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 第143页 |
·暴露过程 | 第143页 |
·取样和样品预处理 | 第143页 |
·GSH 含量及酶活性的测定 | 第143-144页 |
·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144页 |
·统计分析 | 第144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144-151页 |
·nC_(60)/aq 在水中的粒径和形貌 | 第144-145页 |
·nC_(60)/aq 对鲫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 第145页 |
·GSH 含量的变化 | 第145-148页 |
·SOD 的活性变化 | 第148-149页 |
·CAT 的活性变化 | 第149-150页 |
·Na~+-K~+-ATP 酶活性的变化 | 第150-15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5-159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55-158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
个人简历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