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之城--媒介地理学视野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30页 |
第一节 媒介地理学作为一种视野 | 第9-13页 |
一、镜与像:媒介呈现世界 | 第9-10页 |
二、媒介本身:物质与文化的混合 | 第10-12页 |
三、媒介对地理的关注:自然与构想空间的差异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媒介地理学的脉络梳理 | 第13-24页 |
一、“新”“旧”地理学的转向 | 第13-15页 |
二、文化地理学:文化的生产与表征 | 第15-18页 |
三、媒介地理学现有的成果与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第三节 城市:无法绕开的媒介与地理样本 | 第24-30页 |
一、作为生活空间的城市 | 第25-26页 |
二、作为消费中心的城市 | 第26-27页 |
三、作为媒介集中地的城市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城市地理的媒介识别要素 | 第30-53页 |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状态 | 第30-40页 |
一、空间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 | 第31-33页 |
二、空间的层次 | 第33-37页 |
三、空间感的转变:电子媒介带来的地理影响 | 第37-40页 |
第二节 地点:构建城市意象的基点 | 第40-46页 |
一、地点的意义与维度 | 第41-42页 |
二、媒介中的地点 | 第42-46页 |
第三节 景观:描述城市的一种方法 | 第46-53页 |
一、被赋予意义的地理外观 | 第46-48页 |
二、城市景观的标志与差异性 | 第48-49页 |
三、城市景观的生产与消费 | 第49-53页 |
第三章 活跃的边界线:城市的“中心”与“边缘” | 第53-92页 |
第一节 变动中的城市地理 | 第53-59页 |
一、交通改变“中心-边缘”格局 | 第54-56页 |
二、大众媒介对城市格局的组合与拆分 | 第56-57页 |
三、媒介集群对城市地理的影响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体验 | 第59-66页 |
一、城市空间秩序 | 第60-61页 |
二、模糊的边界 | 第61-63页 |
三、空间的对峙与跨越:公共与私人领域 | 第63-66页 |
第三节 城市的形象 | 第66-76页 |
一、媒介拼贴 | 第66-70页 |
二、对立的景观:城市与乡村 | 第70-72页 |
三、郊区:一种尴尬的地理 | 第72-75页 |
四、地下的风景 | 第75-76页 |
第四节 城中“他者”的媒介生存空间 | 第76-92页 |
一、边缘化的存在:少数族裔 | 第77-80页 |
二、禁忌的空间:同性恋人群 | 第80-83页 |
三、被忽略的身份:农民工 | 第83-87页 |
四、“幻想”与“真实”的游戏者:“迷” | 第87-92页 |
第四章 想象的地理:媒介呈现的“软性城市” | 第92-117页 |
第一节 城市存在于想象 | 第93-101页 |
一、城市的异托邦 | 第94-96页 |
二、东方之城的想象 | 第96-98页 |
三、狂热地理的城市幻觉 | 第98-101页 |
第二节 城市空间与地缘政治 | 第101-105页 |
一、政治地理的权力边界 | 第101-102页 |
二、媒介打造政治地图 | 第102-105页 |
第三节 城市的性别地理 | 第105-117页 |
一、媒介划分性别地理 | 第106-108页 |
二、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 第108-111页 |
三、性别地图的新变化 | 第111-117页 |
第五章 媒介、全球化与城市地方感 | 第117-145页 |
第一节 城市景观中透视出的全球化影响 | 第118-127页 |
一、城市地理外观趋同 | 第118-120页 |
二、多种文化交叠构成的城市空间 | 第120-124页 |
三、全球性媒介与地理边界 | 第124-127页 |
第二节 媒介显现地方感 | 第127-134页 |
一、地方感的标志 | 第128-130页 |
二、方言:城市的文化密码? | 第130-132页 |
三、城市媒介制造地方感 | 第132-134页 |
第三节 全球化城市的多重影像 | 第134-145页 |
一、网络之城:城市地理的颠覆与重建 | 第134-138页 |
二、双重城市:乌托邦vs敌托邦 | 第138-141页 |
三、展望:媒介科技与城市的未来 | 第141-145页 |
结语: 有形与无形的城市 | 第14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9页 |
后记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