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半干旱区主要树种光合生理与耗水特性研究
1 引言 | 第1-21页 |
·林木耗水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林木耗水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不同尺度蒸腾耗水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5-16页 |
·林木光合作用研究 | 第16-18页 |
·林木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 | 第16页 |
·环境因子对林木光合作用影响 | 第16-18页 |
·林木光合作用研究展望 | 第18页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内涵与研究尺度 | 第19页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子 | 第20页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展望 | 第20-21页 |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关键技术 | 第22-23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3-27页 |
·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 第23-25页 |
·试验地选择 | 第25-27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7-33页 |
·试验观测方法 | 第27-31页 |
·气象要素 | 第27页 |
·苗木水分生理生态 | 第27-29页 |
·林分蒸散量 | 第29-31页 |
·土壤物理性质 | 第31页 |
·数据统计处理 | 第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5 研究区降水资源 | 第33-38页 |
·黄土半干旱区的环境特点 | 第33-34页 |
·研究地区的降水资源分布特征 | 第34-37页 |
·年降水量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月降水量的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分析 | 第35-36页 |
·年内季节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 第36-37页 |
·研究区降水保证率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6 主要造林树种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 第38-64页 |
·土壤水分对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8-51页 |
·光合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41-44页 |
·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44-46页 |
·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46-49页 |
·叶片羧化效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49-51页 |
·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土壤水分条件 | 第51页 |
·光照强度对光合特性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1-62页 |
·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 第52-58页 |
·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 第58-60页 |
·水分利用效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7 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 第64-83页 |
·Li-1600 测定值的校准 | 第64-69页 |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林木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 第69-81页 |
·林木耗水特性分析 | 第70-72页 |
·林木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分析 | 第72-76页 |
·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76-77页 |
·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第77-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8 林地土壤水分与土壤蒸发 | 第83-103页 |
·林地土壤水分动态 | 第83-88页 |
·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 | 第83-86页 |
·土壤水分垂直动态 | 第86-88页 |
·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 第88-90页 |
·林地土壤蒸发 | 第90-98页 |
·林地土壤热特性分析 | 第98-101页 |
·应用理论与计算方法 | 第98-100页 |
·林地土壤热特性参数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9 林分蒸腾量 | 第103-131页 |
·林分蒸腾量测定 | 第103-129页 |
·应用理论和方程 | 第104-105页 |
·参数的确定 | 第105-124页 |
·实测值与模拟值的验证 | 第124-129页 |
·小结 | 第129-131页 |
10 林分蒸散量 | 第131-150页 |
·P-M综合法 | 第131-135页 |
·定位通量法 | 第135-137页 |
·土壤水动力学蒸散计算原理 | 第135-136页 |
·土壤水分特征参数 | 第136页 |
·蒸散量计算结果 | 第136-137页 |
·两种计算方法比较 | 第137-138页 |
·林木需水量与林木植物系数 | 第138-148页 |
·潜在蒸散量 | 第138-141页 |
·林木需水量 | 第141-147页 |
·植物系数 | 第147-148页 |
·林分实际蒸散量与林木需水量比较分析 | 第148-149页 |
·小结 | 第149-150页 |
11 结论与讨论 | 第150-154页 |
·结论 | 第150-153页 |
·讨论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70页 |
附录 | 第170-173页 |
作者简历 | 第173-174页 |
导师简介 | 第174-175页 |
成果清单 | 第175-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