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 2 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 第15-25页 |
| ·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 | 第15-17页 |
| ·国外有关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 | 第15页 |
| ·中国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历次规定 | 第15-17页 |
| ·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现状 | 第17-22页 |
| ·长期资产处置的非公允化 | 第17-18页 |
| ·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 | 第18-19页 |
| ·投资收益 | 第19-20页 |
| ·调节资产减值准备 | 第20页 |
| ·显失公允的交易损益 | 第20-21页 |
| ·债务重组损益 | 第21-22页 |
| ·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动机 | 第22-24页 |
| ·取得股票发行上市资格和操纵IPO 价格 | 第22-23页 |
| ·保持或重新获得配股资格 | 第23页 |
| ·逃避特别处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处罚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探讨 | 第25-34页 |
| ·盈余的定义 | 第25-26页 |
| ·盈余质量的内涵 | 第26-29页 |
| ·经济收益观下会计盈余质量内涵 | 第26页 |
| ·信息观下会计盈余质量内涵 | 第26-27页 |
| ·计价观下会计盈余质量内涵 | 第27-28页 |
| ·契约观下会计盈余质量内涵 | 第28-29页 |
| ·盈余质量的核心要素及其与非经常性损益的关系 | 第29-33页 |
| ·盈余的持续性 | 第29-31页 |
| ·盈余的现金保障性 | 第31页 |
| ·盈余的可靠性 | 第31-32页 |
| ·盈余的成长性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4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噪音的实证分析 | 第34-40页 |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4-36页 |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 ·模型设计 | 第35页 |
|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 ·实证过程与分析 | 第36-39页 |
|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6页 |
| ·均值检验 | 第36-37页 |
| ·多变量检验 | 第37-38页 |
| ·线性回归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5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局限性 | 第40-44页 |
|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0-43页 |
| ·进一步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 | 第40-41页 |
| ·加强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披露 | 第41-42页 |
| ·在对T 类公司的监管中引入非经常性损益指标 | 第42-43页 |
| ·论文的局限性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附录 | 第48-49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49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