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未决羁押司法审查制度的比较法分析 | 第12-23页 |
一、联合国确立的未决羁押司法准则 | 第12-13页 |
二、世界主要国家未决羁押司法审查制度的内容 | 第13-21页 |
(一) 未决羁押与逮捕的分离 | 第13-14页 |
(二) 未决羁押司法审查的主体 | 第14-15页 |
(三) 未决羁押适用的理由 | 第15-16页 |
(四) 未决羁押的期限 | 第16-17页 |
(五) 未决羁押决定适用的司法审查程序 | 第17-20页 |
(六) 未决羁押司法救济程序 | 第20-21页 |
三、对我国建立未决羁押司法审查制度的几点启示 | 第21-23页 |
(一) 未决羁押司法审查的实体性原则 | 第21页 |
(二) 未决羁押司法审查的程序性原则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未决羁押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一、未决羁押司法审查制度源于权力制衡的理论 | 第23-24页 |
二、未决羁押司法审查制度是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 | 第24-25页 |
三、未决羁押司法审查制度是程序公正的要求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法院司法审查机制缺位:我国刑事未决羁押制度的缺陷 | 第28-36页 |
一、我国未决羁押的适用机关和基本程序的法律规定 | 第28-30页 |
二、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缺陷 | 第30-36页 |
(一) 未决羁押与刑事拘留、逮捕的混同 | 第30页 |
(二) 强调未决羁押的内部制约,缺乏对相关机构的权力控制 | 第30-31页 |
(三) 强调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缺乏具体的程序规定 | 第31页 |
(四) 羁押期限延长的随意和不确定性 | 第31-33页 |
(五) 未决羁押适用正当程序的缺失 | 第33页 |
(六) 未决羁押的场所设置违背中立性原则 | 第33-34页 |
(七) 未决羁押司法救济机制的缺失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未决羁押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 | 第36-50页 |
一、始终坚持“人权保障”的理念 | 第36-38页 |
二、采取分两步走的策略逐步实现两个阶段的构想 | 第38-46页 |
(一) 构建未决羁押第一阶段的构想和任务——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 第38-45页 |
(二) 未决羁押司法控制第二阶段的目标——宪法的修改和司法体制的完善 | 第45-46页 |
三、未决羁押的监督制裁制度 | 第46-50页 |
(一) 未决羁押的程序性制裁机制 | 第46-47页 |
(二) 未决羁押的实体性制裁机制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