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0页 |
·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组织工程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组织工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组织工程用多孔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支架材料的要求 | 第11-12页 |
·目前常用的生物材料 | 第12页 |
·组织工程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超临界CO_2(SUPERCRITICAL CO_2,SC-CO_2)流体技术及在制备支架材料上的应用 | 第14-18页 |
·超临界流体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超临界CO2应用于制备多孔支架材料的原理与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案 | 第18-20页 |
第二章 SC-CO2反复循环萃取法制备PLA/B-TCP支架材料 | 第20-32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支架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21-22页 |
·传统的一次性升压法(方法1) | 第21页 |
·新型反复循环萃取法(方法2) | 第21-22页 |
·支架材料的形态观察及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支架材料的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22页 |
·氦气真密度法测定材料的总孔隙率和开孔闭孔率 | 第22-23页 |
·电子探针能谱分析 | 第23页 |
·材料玻璃化温度的测定 | 第23页 |
·支架材料的压缩模量及压缩强度测试 | 第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材料的宏观形态和SEM观察 | 第23-27页 |
·β-TCP在PLA中的分散状况分析 | 第27页 |
·方法1方法2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总孔隙率和开孔闭孔率 | 第27-28页 |
·方法1和方法2对材料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第28-30页 |
·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SC-CO2纤维粘接法制备PLA/B-TCP/COLLAGEN多孔支架材料 | 第32-41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支架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33页 |
·材料的形态观察及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SEM观察材料切面孔洞、“隧道”结构 | 第33页 |
·胶原在支架材料中的分散性研究实验 | 第33-34页 |
·氦气真密度法测定材料的总孔隙率和开孔闭孔率 | 第34页 |
·PLA/β-TCP/Collagen支架材料的压缩模量及压缩强度测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PLA/β-TCP/Collagen支架宏观形态及切面的SEM观察 | 第35-36页 |
·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架材料中染色胶原的分布 | 第36-37页 |
·PLA/β-TCP/Collagen支架的总孔隙率和开孔闭孔率 | 第37-38页 |
·PLA/β-TCP/Collagen支架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复合活性蛋白质的支架材料控释性能的研究 | 第41-47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41-42页 |
·复合模型蛋白溶菌酶的支架材料制备 | 第42-43页 |
·溶菌酶从两种材料中的释放速率测试 | 第43页 |
·溶菌酶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3页 |
·溶菌酶从两种支架材料中的释放速率测试 | 第43页 |
·释放溶菌酶活力保持率测试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溶菌酶从两种材料中释放的速率 | 第44-45页 |
·溶菌酶的活力保持率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47-54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47页 |
·体外细胞培养实验 | 第47-49页 |
·细胞在支架上的种植 | 第48页 |
·MTT法测试细胞的增殖情况 | 第48页 |
·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生长情况 | 第48-49页 |
·材料体内植入实验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材料体外细胞培养 | 第49-50页 |
·动物实验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