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Abbreviations)一览表 | 第1-12页 |
摘要 | 第12-16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3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3页 |
1 饼肥对烤烟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饼肥的营养及其与植烟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的关系 | 第18-19页 |
·饼肥对烤烟品质及其生理变化的影响 | 第19-21页 |
2 质体色素及其生物代谢途径 | 第21-24页 |
·质体色素分类 | 第21页 |
·叶绿素结构及其生物代谢途径 | 第21-23页 |
·类胡萝卜素结构及其生物代谢途径 | 第23-24页 |
3 质体色素代谢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脂氧合酶及其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叶绿素酶及其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质体色素降解的其它生理生化基础 | 第27页 |
4 烤烟质体色素类物质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烤烟质体色素分类及其与品质关系 | 第27-28页 |
·烟叶成熟及调制过程中色素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质体色素降解与烟草香味物质关系研究进展 | 第29页 |
5 烤烟品质形成的重要指标—香气成分的分离鉴定及致香前提物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香气的概念及其国外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我国香气物质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国内外香气前提物质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烤烟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及其香气物质分析方法研究 | 第33-43页 |
第一节: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研究 | 第33-37页 |
1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色谱条件 | 第34页 |
·样品处理 | 第3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类胡萝卜素的色谱分离 | 第34-35页 |
·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 | 第35页 |
·样品测定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二节:杀青前后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变化研究 | 第37-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38页 |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杀青前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杀青前后叶绿素降解产物的变化 | 第39页 |
·杀青前后苯丙氨酸类中性致香产物的变化 | 第39-40页 |
·杀青前后其它中性致香产物的影响 | 第40-4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变化规律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第43-68页 |
第一节:烤烟发育过程中叶片质体色素含量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 第43-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类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4-47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4-45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5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叶绿素b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5-46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叶绿素a/b值的动态变化 | 第46-47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7-50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 第47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新黄质的含量变化 | 第47-48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紫黄质的含量变化 | 第48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叶黄质的含量变化 | 第48-49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 第49页 |
·不同部位烤烟叶片中叶黄素的含量变化 | 第49-5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0-51页 |
第二节: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变化规律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 第51-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52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2-53页 |
·叶片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测定 | 第52页 |
·内源激素测定 | 第52-53页 |
·叶绿素酶活性测定 | 第53页 |
·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 | 第53页 |
·可溶性蛋白质测定 | 第53页 |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测定 | 第53页 |
·超氧物自由基(O_2~(·-)含量测定 | 第53页 |
·电导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测定 | 第53页 |
·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含量测定 | 第53页 |
·相关统计分析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5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变化规律的影响 | 第53-56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类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54-56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 | 第56-61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激素变化的影响 | 第56-58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相关氧化酶类变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衰老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 | 第59-61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相关生理指标间关系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第61-65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间关系的影响效应 | 第61页 |
·烤烟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与内源激素关系及其饼肥配施效应分析 | 第61-63页 |
·烤烟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与相关氧化酶类关系及其饼肥配施效应分析 | 第63-64页 |
·烤烟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与衰老生理指标关系及其饼肥配施效应分析 | 第64-65页 |
3 讨论 | 第65-68页 |
第四章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 第68-83页 |
第一节:饼肥配施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叶片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 | 第68-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9页 |
·试验材料 | 第69页 |
·实验方法 | 第69页 |
·叶片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测定 | 第69页 |
·叶片净光合速率(Pn)测定 | 第69页 |
·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4页 |
·不同饼肥用量配施对烤烟叶片光合色素的调空效应 | 第69-71页 |
·不同饼肥用量配施对烤烟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调控效应 | 第71页 |
·不同饼肥用量配施对烤烟叶片Fv/Fm和Fv/Fo的调控效应 | 第71-72页 |
·不同饼肥用量配施对烤烟叶片ΦPSⅡ调控效应 | 第72页 |
·不同饼肥用量配施对烤烟叶片qp和qN的调控效应 | 第72-7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4页 |
第二节:饼肥对旺长期遮光及光照转换后烟草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 | 第74-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页 |
·试验材料 | 第7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76页 |
·测定方法 | 第76页 |
·叶绿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 第76页 |
·叶片光合速率(Pn)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7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1页 |
·旺长期遮光对不同肥料处理条件下烟草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76-77页 |
·旺长期遮光对不同肥料处理条件下烟草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77-78页 |
·不同肥料处理条件下烟草叶片光合速率对旺长期光照转换的响应 | 第78-79页 |
·不同肥料处理条件下烟草叶片荧光参数对旺长期光照转换的响应 | 第79-81页 |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对光照转换的响应 | 第79页 |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光照转换的响应 | 第79-80页 |
·叶绿素荧光猝灭对光照转换的响应 | 第80-81页 |
3 讨论 | 第81-83页 |
第五章: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烤烟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第83-10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5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8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84-85页 |
·常规成分含量测定 | 第84页 |
·冻干样品制备 | 第84-85页 |
·香气物质含量测定 | 第85页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85页 |
·相关统计分析 | 第8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5-97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常规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第85-90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常规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85-87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常规成分间相关性的影响 | 第87-88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常规成分含量与生理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 第88-90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第90-97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90-91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第91-96页 |
·饼肥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叶绿素降解产物的影响及其相关生理机制 | 第96-97页 |
·饼肥对烤后烟常规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97页 |
·饼肥对烤后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97页 |
·饼肥对烤后烟常规成分的影响 | 第97页 |
3 讨论 | 第97-103页 |
第六章:烤烟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变化与其降解香气物质关系 | 第103-11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4页 |
·试验设计 | 第104页 |
·测定方法 | 第104页 |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 第104页 |
·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含量测定 | 第104页 |
·中性香味物质提取及定性定量分析 | 第104页 |
·相关统计分析 | 第10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08页 |
·不同成熟时期烤烟下部叶片类胡萝卜素类色素代谢规律 | 第104-105页 |
·不同成熟时期烤烟下部叶片类胡萝卜素类色素降解规律 | 第105-106页 |
·不同成熟时期烤烟中部叶片类胡萝卜素类色素代谢规律 | 第106页 |
·不同成熟时期烤烟中部叶片类胡萝卜素类色素降解规律 | 第106-107页 |
·不同成熟时期烤烟叶片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相关性研究 | 第107-108页 |
3 讨论 | 第108-110页 |
第七章:研究结论 | 第110-113页 |
第八章: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7页 |
ABSTRACT | 第127-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撰写的相关论文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