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1. 人类多基因复杂疾病的特点及其相关基因定位策略 | 第11页 |
2. 关联研究 | 第11-18页 |
·型糖尿病 | 第12页 |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 | 第12-13页 |
·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的环境因素 | 第13-15页 |
·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 | 第15-16页 |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 | 第18-20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结构与功能 | 第18-19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第19-20页 |
5. 胰岛素受体基因 | 第20-22页 |
·胰岛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 第20页 |
·胰岛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关系 | 第20-22页 |
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关联研究 | 第23-37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部分临床指标的测定 | 第24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24页 |
·基因组 D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 I/ D多态性检测 | 第25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5页 |
·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 | 第26-28页 |
·病例组和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 | 第28-29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临床变量的关系 | 第30-32页 |
·不同性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及其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 | 第32-33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与年龄的分层分析 | 第33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与 BMI的分层分析 | 第33-34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与高血压的分层分析 | 第34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单一糖尿病组的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关联研究 | 第37-4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3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部分临床指标的测定 | 第37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37页 |
·基因组 DNA的提取 | 第37页 |
·胰岛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Nsi I多态性检测 | 第37-3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 | 第38页 |
·病例组和对照组胰岛素受体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 | 第38-39页 |
·胰岛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Nsi I酶切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第39-40页 |
·胰岛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Nsi I酶切多态性与表型的关系 | 第40-42页 |
·不同性别胰岛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Nsi 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及其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 | 第42-43页 |
·胰岛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Nsi 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与年龄的分层分析 | 第43页 |
·胰岛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Nsi 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与BMI 的分层分析 | 第43-44页 |
·胰岛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Nsi 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与高血压的分层分析 | 第44页 |
·胰岛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Nsi 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单一糖尿病组的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胰岛素受体基因Nsi I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中的分布比较 | 第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