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能量反应分析方法及其在高层混合结构抗震评估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地震能量反应分析方法 | 第12-19页 |
·能量分析原理和反应方程 | 第12-15页 |
·结构能量反应分析的研究 | 第15-19页 |
·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 第19-25页 |
·混合结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混合结构的受力特性 | 第22-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混合结构分析模型及地震波的选择 | 第27-43页 |
·混合结构体系的简化 | 第27页 |
·结构分析模型及恢复力模型 | 第27-41页 |
·构件模型 | 第27-39页 |
·层模型 | 第39-40页 |
·层-杆系模型 | 第40-41页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阻尼模型对混合结构地震能量分析的影响 | 第43-59页 |
·概述 | 第43-50页 |
·阻尼模型 | 第43-46页 |
·阻尼比 | 第46-49页 |
·阻尼与结构抗震 | 第49-50页 |
·阻尼模型对混合结构地震能量分析的影响 | 第50-58页 |
·阻尼模型对总输入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阻尼模型对滞回耗能的影响 | 第52-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混合结构地震动参数的选取 | 第59-68页 |
·概述 | 第59页 |
·结构损伤指数模型 | 第59-60页 |
·地震动参数对损伤指数的影响 | 第60-63页 |
·地震波破坏能力的判断 | 第63-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高层混合结构的总输入能 | 第68-93页 |
·概述 | 第68-69页 |
·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总输入能 | 第69-73页 |
·阻尼对 SDOF体系总输入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SDOF体系总输入能的拟速度谱估计 | 第70-73页 |
·地震总输入能量谱的研究 | 第73-76页 |
·线性多自由度体系地震输入能的振型分解 | 第76-78页 |
·高层混合结构地震总输入能的简化计算 | 第78-92页 |
·高层混合结构弹性总输入能的计算 | 第78-83页 |
·高层混合结构弹塑性总输入能的计 | 第83-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高层混合结构的滞回耗能 | 第93-116页 |
·结构分析参数的选取 | 第93-96页 |
·高层混合结构的滞回耗能比 | 第96-100页 |
·地震波参数对滞回耗能比的影响 | 第96-97页 |
·结构参数对滞回耗能比的影响 | 第97-100页 |
·高层混合结构滞回耗能的分布 | 第100-107页 |
·高层混合结构滞回耗能的分布特点 | 第100-102页 |
·高层混合结构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102-107页 |
·带缝剪力墙在高层混合结构中的应用 | 第107-114页 |
·带缝剪力墙的设计概念 | 第107-109页 |
·带缝剪力墙混合结构的地震能量分析 | 第109-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7章 高层混合结构地震破损指数的估计 | 第116-129页 |
·概述 | 第116-117页 |
·地震动瞬时输入能量 | 第117-121页 |
·最大瞬时输入能量与体系最大位移反应 | 第117-118页 |
·最大瞬时输入能量与总输入能量的关系 | 第118-119页 |
·最大瞬时输入能量谱 | 第119-121页 |
·高层混合结构的层间最大变形 | 第121-125页 |
·高层混合结构层间变形的特点 | 第121-124页 |
·基于瞬时输入能量的最大层间位移求解 | 第124-125页 |
·高层混合结构的地震损伤模型 | 第125-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结论 | 第129-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1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1-142页 |
附录B 42条地展波记录(按V/A值的大小排序)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