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 | 第1页 |
| 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11-13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分析 | 第16-29页 |
| ·城市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属性 | 第16-19页 |
| ·城市公共服务的内涵 | 第16-17页 |
| ·城市公共服务的属性 | 第17-18页 |
| ·城市公共服务的类型 | 第18-19页 |
|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及有效性 | 第19-26页 |
|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含义 | 第19页 |
|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性质 | 第19-21页 |
|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 第21-22页 |
| ·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意义 | 第22-23页 |
| ·主要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分类评析 | 第23-26页 |
|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全球性的诉求 | 第26-27页 |
| ·我国传统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亟待变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变革新模式:契约治理模式 | 第29-48页 |
| ·契约治理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 第29-42页 |
| ·契约治理的概念界定(公共服务领域) | 第29-32页 |
| ·契约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32-38页 |
| ·契约治理的实践基础 | 第38-42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特征 | 第42-48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性质 | 第42-43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关系原则 | 第43-45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机制功能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契约治理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实现方式 | 第48-65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48-56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社会背景:市民社会的发展 | 第48-50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生成前提:政府角色重定 | 第50-53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运行基础:城市公共服务市场的形成 | 第53-55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制度因素:多中心体制与复合制度安排的发展趋势 | 第55-56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 第56-65页 |
| ·替代性契约安排 | 第56-60页 |
| ·互补性契约安排 | 第60页 |
| ·我国城市水务改革实践中多种契约安排案例分析 | 第60-65页 |
| 第五章 契约治理模式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 第65-73页 |
| ·契约治理模式的优势 | 第65-67页 |
| ·促进公共服务领域内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第65-66页 |
| ·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并满足公众多样性的需求 | 第66页 |
| ·转变政府定位与行为方式 | 第66-67页 |
| ·增加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与技术的改进创新 | 第67页 |
| ·契约治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 第67-73页 |
| ·政府的双重角色 | 第68-69页 |
| ·公共服务领域的开放与管制 | 第69页 |
| ·垄断与竞争 | 第69-70页 |
| ·寻租与逆向选择 | 第70页 |
| ·承诺与履行机制 | 第70-71页 |
| ·内部契约化的局限 | 第71-73页 |
| 第六章 契约治理模式的基础制度安排 | 第73-80页 |
| ·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契约人的角色赋予 | 第73-74页 |
| ·服务契约观念的培育 | 第73-74页 |
| ·契约约束取代行政管理 | 第74页 |
| ·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 第74-77页 |
| ·做好配套规则、程序及相关法律的制定 | 第74-75页 |
| ·建立与完善现代监管机构 | 第75-76页 |
| ·明确监管边界及主要监管环节 | 第76-77页 |
| ·机制创新形成良好的运行环境 | 第77-80页 |
| ·信息公开体制 | 第77-78页 |
| ·公共选择机制 | 第78页 |
| ·权力制衡机制 | 第78-79页 |
| ·投资退出机制 | 第79-80页 |
|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