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20页 |
1 湖泊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水体以及水体污染的定义 | 第9页 |
·湖泊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2 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3 重金属在沉积物系统中吸附行为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4 水体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5 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SQC)法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6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地质地貌 | 第15页 |
·气候条件 | 第15-16页 |
7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包头市南海子水体重金属元素(Cu、Pb、Zn、Cd)的分布特征 | 第20-31页 |
1 南海子水-沉积物中Cu、Pb、Zn、Cd的分布特征 | 第20-28页 |
·上覆消解水及孔隙水中溶解态Cu、Pb、Zn、Cd的分布特征 | 第20-21页 |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 第21-25页 |
·沉积物中Cu、Pb、Zn、Cd在纵剖面上的分布特征 | 第25-28页 |
2 沉积物有机质与沉积物中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28-30页 |
3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包头市南海子水体汞污染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 第31-37页 |
1 汞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 | 第31页 |
2 表层沉积物中汞形态的水平分布 | 第31-33页 |
3 沉积物汞形态的垂直分布 | 第33-36页 |
·黄河入南海子口断面B | 第33-34页 |
·南海子湖心断面F | 第34页 |
·断面H | 第34-36页 |
4 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包头市南海子沉积物对Cd~(2+)的吸附及其形态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37-4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实验样品 | 第37页 |
·实验方法及条件 | 第37-3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吸附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形态分析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41页 |
·释放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41-42页 |
3 结论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南海子沉积物酸可挥发硫化物和同步提取重金属的分析 | 第43-47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3页 |
·样品采集 | 第43页 |
·AVS和SEM的测定 | 第4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表层沉积物中AVS和SEM的分布 | 第43-44页 |
·沉积物中AVS和SEM的垂直分布 | 第44-45页 |
3 结论 | 第45-47页 |
第六章 南海子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 | 第47-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