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煤污病与蝇粪病病原多样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苹果煤污病 | 第11-16页 |
| ·煤污病症状 | 第11页 |
| ·煤污病病原菌 | 第11-13页 |
| ·病原菌的寄主 | 第13-14页 |
| ·苹果煤污病的发生规律 | 第14-16页 |
| ·苹果蝇粪病 | 第16-19页 |
| ·蝇粪病症状 | 第16页 |
| ·蝇粪病病原菌 | 第16-17页 |
| ·寄主及地理范围 | 第17-18页 |
| ·苹果蝇粪病的发生规律 | 第18-19页 |
| ·苹果煤污病和蝇粪病的防治 | 第19-23页 |
| ·农业防治 | 第19-21页 |
| ·生物防治 | 第21页 |
| ·化学防治 | 第21-22页 |
| ·建立预防根除苹果煤污病和蝇粪病的方案 | 第22-23页 |
| ·收获后的防治 | 第23页 |
| ·煤污病和蝇粪病病原菌的分离方法 | 第23-24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苹果煤污病与蝇粪病症状划分和病原菌分离 | 第26-3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 ·材料来源以及试验中所用的标本号 | 第26页 |
| ·标本的保存 | 第26页 |
| ·病原菌分离 | 第26-27页 |
| ·煤污病和蝇粪病症状类型的划分 | 第27页 |
| ·病原菌分离所用培养基 | 第27页 |
| ·所用主要仪器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 ·症状类型的划分 | 第27-33页 |
| ·获得的分离物 | 第33页 |
| ·分离病原菌所用培养基筛选 | 第33-3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煤污病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和鉴定 | 第36-4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8页 |
| ·构建系统发育树 | 第36-37页 |
| ·ITS 序列的扩增 | 第37-38页 |
| ·菌株的诱导产孢以及接种 | 第38-4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8页 |
| ·菌株的接种 | 第38-39页 |
| ·室内接种 | 第39-40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40页 |
| ·所用培养基以及所用仪器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 ·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40-41页 |
| ·诱导产孢以及室内接种 | 第41页 |
| ·病原菌鉴定 | 第41-4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苹果蝇粪病病原菌的鉴定 | 第47-54页 |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47页 |
| ·供试菌株 | 第47页 |
| ·所用培养基 | 第47页 |
| ·病原菌的鉴定 | 第47-48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47页 |
| ·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47-48页 |
| ·菌株的室内接种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 ·接种 | 第48页 |
| ·病原菌的鉴定 | 第48-5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煤污病的担子菌病原菌 | 第54-6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 ·试验材料 | 第55页 |
| ·方法 | 第55-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56-57页 |
| ·形态学特征 | 第57-61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