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弹道仿真通用软件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研究意义和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任务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软件框架和实施方法 | 第11-14页 |
| ·软件框架结构 | 第11页 |
| ·实现通用性方法 | 第11-12页 |
| ·实现扩展性方法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坐标系和角度 | 第14-26页 |
| ·坐标系定义 | 第14-17页 |
| ·坐标系转换 | 第17-23页 |
| ·欧拉角法 | 第17-18页 |
| ·四元数法 | 第18-23页 |
| ·常用坐标系间的转换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各模块数学模型 | 第26-59页 |
| ·仿真调度模块 | 第26-27页 |
| ·天体模块 | 第27-33页 |
| ·几何模型 | 第27-28页 |
| ·方位角、射程计算 | 第28-29页 |
| ·引力模型 | 第29-30页 |
| ·大气模型 | 第30-33页 |
| ·风干扰模块 | 第33-39页 |
| ·关于大气紊流的基本假设 | 第34页 |
| ·大气紊流的德莱顿模型 | 第34-36页 |
| ·大气紊流的尺度和强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大气紊流的数值仿真 | 第37-39页 |
| ·发射模块 | 第39-41页 |
| ·目标模块 | 第41页 |
| ·机体模块 | 第41-45页 |
| ·质量特性 | 第42页 |
| ·运动方程组 | 第42-44页 |
| ·过载 | 第44-45页 |
| ·制导模块 | 第45-51页 |
| ·导航模块 | 第46-47页 |
| ·导引模块 | 第47-50页 |
| ·控制模块 | 第50-51页 |
| ·推进模块 | 第51-53页 |
| ·气动模块 | 第53-55页 |
| ·动压和马赫数 | 第53页 |
| ·气动角 | 第53-54页 |
| ·气动力 | 第54-55页 |
| ·气动力矩 | 第55页 |
| ·气热模块 | 第55-56页 |
| ·相对运动模块 | 第56-57页 |
| ·辅助计算模块 | 第57页 |
| ·地面站模块 | 第57-58页 |
| ·数据输出模块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复合模块的搭建 | 第59-73页 |
| ·核心模块 | 第59-68页 |
| ·信号处理模块 | 第59-61页 |
| ·信号产生模块 | 第61-68页 |
| ·组合搭建法 | 第68-73页 |
| ·基本思路 | 第68-69页 |
| ·虚拟循环 | 第69-70页 |
| ·代数环 | 第70-71页 |
| ·组合模块算例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软件使用和算例 | 第73-80页 |
| ·软件使用说明 | 第73-74页 |
| ·算例 | 第74-80页 |
| ·圆轨道飞行算例 | 第74-75页 |
| ·巡航导弹飞行算例 | 第75-80页 |
| 结束语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西北工业大学业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86页 |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