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之处 | 第12页 |
| ·对外援助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2-16页 |
| ·对外援助的概念 | 第12-13页 |
| ·对外援助的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 第2章 中国对非援助的发展 | 第16-24页 |
| ·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 ·政治方面 | 第16-17页 |
| ·经济方面 | 第17-18页 |
| ·国际道义方面 | 第18页 |
| ·中国对非援助的历程 | 第18-24页 |
| ·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非援助 | 第18-20页 |
| ·改革调整阶段:改革开放后—1995年中国的对非援助 | 第20-21页 |
| ·经济合作与互利互惠阶段:1995年至今中国的对非援助 | 第21-24页 |
| 第3章 中国对非援助的模式及管理 | 第24-32页 |
| ·援外优惠贷款 | 第24-28页 |
| ·援外优惠贷款 | 第24页 |
| ·使用援外优惠贷款的条件 | 第24-25页 |
| ·援外优惠贷款的程序 | 第25-26页 |
| ·援外优惠贷款的管理 | 第26页 |
| ·援非优惠贷款的实施情况 | 第26-28页 |
| ·援外项目合资合作 | 第28-32页 |
| ·援外项目合资合作 | 第28页 |
| ·援外项目合资合作的实施程序 | 第28-29页 |
| ·援外合资合作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 第29-30页 |
| ·援非项目合资合作的实施情况 | 第30-32页 |
| 第4章 中国对非援助的贸易效应 | 第32-42页 |
| ·中非贸易概况 | 第32-35页 |
|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总额有限 | 第32-33页 |
| ·贸易产品多样化 | 第33-34页 |
| ·贸易伙伴国多元化 | 第34-35页 |
| ·中国对非援助的贸易效应 | 第35-40页 |
| ·直接贸易效应 | 第35-36页 |
| ·援非的贸易放大与倍增效应 | 第36-40页 |
| ·总结性评论 | 第40-42页 |
| 第5章 中国对非援助的典范——安哥拉模式 | 第42-49页 |
| ·“安哥拉模式”实施的背景 | 第42-44页 |
| ·安哥拉的石油资源 | 第42-43页 |
| ·安哥拉的社会经济状况 | 第43-44页 |
| ·“安哥拉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 第44-45页 |
| ·“安哥拉模式”的贸易效应——以中安贸易为例 | 第45-47页 |
| ·“安哥拉模式”带动了安哥拉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 第45-46页 |
| ·“安哥拉模式”推动中国企业走进安哥拉 | 第46-47页 |
| ·西方国家对“安哥拉模式”的非议 | 第47-49页 |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后记 | 第55页 |